刊登日期 : 12/12/2023
位于渤海湾的埕北油田,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它是中国海域第一个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油田。
埕北油田更是中国第一个国际合作油田,拉开中国油田对外合作与海上现代化油田建设的序幕。
改革开放|欲借鉴专业技术 中日合作开发埕北油田
时间回到1980年5月29日,地点在日本东京。当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海洋分公司与日本石油公司,共同签署渤海西部、南部和埕北油田的联合勘探及开发生产合同,期限为15年。
事实上,埕北油田早在1972年就被发现,并且在4年后建成采油平台。但为什么中国不继续独立开发,反而需要中日合作呢?
原来在1966年至1979年期间,依靠简陋的装备和仅有的技术,中国确是在渤海湾的中西部钻探了50个油气井,发现埕北等中小油田,并建成7个采油平台。
然而,这时候中国的海上油田开发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钻井平台的建造既无国内标准,也无行业标准,更不甚了解国际规范。
埕北油田的采油平台,普遍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简陋,以致寿命相当短暂,难以维持正常的采油,收入寥寥可数。
例如涂装工作交由职工家属负责,他们只是用砂布将钢管上的锈迹打磨一下,再简单擦拭,然后就会涂上油漆。结果采油平台出海后不久,油漆就逐渐脱落,无法起到防腐作用。
相较之下,当时的日本已经拥有严格标准及规范。单是建造一座导管架的图纸,就可以达数米厚。在严格按照国际标准之余,日本更会使用电脑辅助设计。
改革开放|中方人员勤奋学习 短短5年获认可转移操作权
中日双方签署合同后,从1982年开始,埕北油田的职工获安排进行空前绝后的培训,历时超过3年。
培训内容包括有文化课、日语学习、专业知识,还有实践操作技术。在1984年3月,中方更派出了8人小组,亲身赴日本参加埕北油田的平台监造。
中方人员非常积极学习,既“追着学”,亦会“逼着教”。短短3个月后,中方已有部分工种能够独立运作。
到了1986年9月,埕北油田的B平台的操作权,在获得日方认可后被转移到中方。翌年6月30日,整个埕北油田作业全部转移到中方。
改革开放|产油兼产“人才” 埕北油田建设中国现代技术体系
作为中国第一座达到国际技术标准的海上油田,埕北油田不仅生产石油,还有现代化的“石油人”、管理制度、工艺技术。
埕北油田最早的技术培训教材,是超过300份的技术总结,分门别类、划分等级、编印成册。
通过这批教材及培训模式,许多优秀的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被输送到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等地的油田,令埕北油田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摇篮”。
40多年后,埕北油田突破了15年的设计开采年限,并且仍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累计贡献近5亿立方的原油,是渤海开发时间最长、采收率最高的稠油油田。
埕北油田对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对外开放起有引领作用,也对中国现代海洋石油工业技术体系的建设贡献巨大,是中国海洋石油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转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