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2/04/2021
卫奕信,香港历史第27任港督。1987年初,他匆匆接替突然病逝的尤德做香港总督时,有意见认为他并非最理想的人选,因为他官阶只是助理次官级,而前任尤德是次官级。但环顾当时英国政坛中,要数到对中国和香港事务的了解,这位脸上挂有一个大勾鼻,外表冷傲被喻为外交部中最有天份的“中国通”,又的确是唯一的最佳选择。
推动高等教育 成香港历史重要一笔
说卫奕信是最佳人选,并不为过。他是苏格兰人,1958年在牛津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便加入外交部,还到过香港学了两年普通话和派驻过北京工作;69年离开外交部,担任著名刊物《中国季刊》的运行编辑,后重返外交部,来港做政治顾问,并随同前港督麦理浩访华,当时他中文名叫“魏德巍”。1984 年,中英第二阶段谈判近尾声时,又被调到北京加入谈判,最后因尤德病逝而重返香港,坐上总督之位。
1987年4月9日,他穿上英国殖民统治制服登上中环皇后码头,出席港督就职典礼。六四前后,港人信心动荡,卫奕信向英国为港人争取居英权不成功,随后他拨出大笔资源推动高等教育,成为香港历史重要一笔。他加速成立科技大学,并在10月发表的《施政报告》,宣布动用1,250亿元发展“玫瑰园计划”,包括落实建设赤𫚭角新机场,以行动证明给港人看,港英政府对香港未来充满信心。
许多评论者认为,正因为要兴建香港的新机场,累得当年英国首相马卓安,被迫赴京和中国签署《香港新机场建设谅解备忘录》而被撤职。但前政界人物李鹏飞在其回忆录《风雨三十年》则直指“马卓安乐意去北京,因为新机场对英国的财团有莫大益处,可以在英国收旗归去前,尽情在这块殖民土地上攫取最后及最大的利益。 同时,在殖民统治的历史上,英国在香港留下一个极具政治意义的成功landmark ”。
只不过是卫奕信坚持要以公正公开准则,处理所有工程合约的招标,令原对兴建新机场这块大肥肉虎视眈眈的英资财团大为不满,于是向英廷说尽卫奕信的坏话。李鹏飞说“听过马卓安对卫奕信坚持公开招标亦有微言,指摘他为何不益自己。 ”
“被离任”没公布继任人 香港历史上罕见
1991年12月31日除夕,英国外交部突然宣布,港督卫奕信将在1992年内离任,却没有公布继任人选,是香港历史上罕见。之后在1992年7月9日上任的彭定康,不但推翻中英努力多年成果,而且搞到翻天覆地。
沉实稳重,有学者风的卫奕信,带领香港度过最困难时刻,虽然没在香港历史上得到热烈的喝采声,却留下一条横跨港九和新界的卫奕信径,让港人永远记着这位喜欢一个人行山的港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