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8/03/2021
今年(3月7日)是“港版千岛湖”大榄涌水塘落成64周年,由落成、启用到扩建,水塘见证香港历史。疫情下,这里成香港旅游行山热点。沿麦理浩径拾级而上,于2019年新建的“千岛湖清景台”居高临下,星罗棋布的小岛,构成香港文化的独有风光。脚下这片水塘,盛载的不单是食水,当年更盛载港人一个希望。
上世纪香港现水荒 政府建大榄涌水塘储雨水
自古以来,香港都不是水源充沛的地方,在缺乏河流及天然湖泊,百姓只能望天打挂,依靠天降甘霖。
上世纪初,战火纷飞,不少人逃难至香港,人口膨胀,食水不足问题逐渐浮现。20世纪初,港府为解决水荒,在港九各处觅地建水塘,趁夏天雨量丰沛储起食水,未雨绸缪。
大榄涌水塘由嘉道理家族承建 见证香港历史
50年代兴建的大榄涌水塘,是本港二战后第一个兴建的水塘,工程由嘉道理家族旗下联大建筑承建,造价4,000万港元,当时来说,是香港历史上最大型的工程。
昔日的大榄涌只是一条普通河流,原址有七条村,包括大榄、关屋地、圆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黄屋,附近丘陵处处;水塘建成后,山谷被水淹盖,形成一个个岛屿,俨如浙江新安江水库的千岛湖,因而得名。
当时社会对工程寄予厚望,从当年报章的标题《大榄涌水塘建成 将可永远解决水荒》可见一斑。
延伸阅读:千岛湖下的千年古城 社会发展牺牲中国文化保育
延伸阅读:大榄涌水塘及大榄郊野公园郊游建议
大榄涌水塘未能满足社会 引入东江水始解决水荒
然而,施工进度赶不上人口增长,动工时政府已预视储水量未能满足社会需求,决定将主坝加高,由50米增至66.6米。1957年水塘落成,储水量达45亿加伦;7年后扩建北部集水区,首次建造灌溉水塘,供农民使用。
随着60年代引入东江水、70年代屯门乐安排海水化淡厂运作,大榄涌水塘分别成为东江水及蒸馏淡水的水库。2013年于屯门滤水厂设置本港首个水力发电涡轮机组,水源更由大榄涌水塘提供。
尽管水塘最终未能“永远解决水荒”,但大半世纪以来都肩负香港历史水务重任,“千岛湖”绝非浪得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