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榄涌水塘 肩负香港历史水务重任

撰文︰华思齐

  今年(3月7日)是“港版千岛湖”大榄涌水塘落成64周年,由落成、启用到扩建,水塘见证香港历史。疫情下,这里成香港旅游行山热点。沿麦理浩径拾级而上,于2019年新建的“千岛湖清景台”居高临下,星罗棋布的小岛,构成香港文化的独有风光。脚下这片水塘,盛载的不单是食水,当年更盛载港人一个希望。

上世纪香港现水荒 政府建大榄涌水塘储雨水

  自古以来,香港都不是水源充沛的地方,在缺乏河流及天然湖泊,百姓只能望天打挂,依靠天降甘霖。

  上世纪初,战火纷飞,不少人逃难至香港,人口膨胀,食水不足问题逐渐浮现。20世纪初,港府为解决水荒,在港九各处觅地建水塘,趁夏天雨量丰沛储起食水,未雨绸缪。

大榄涌水塘兴建后,政府并在集水区一带的山地植森,巩固地质之余,亦美化了环境。(网上图片)
大榄涌水塘兴建后,政府并在集水区一带的山地植森,巩固地质之余,亦美化了环境。(网上图片)

大榄涌水塘由嘉道理家族承建 见证香港历史

  50年代兴建的大榄涌水塘,是本港二战后第一个兴建的水塘,工程由嘉道理家族旗下联大建筑承建,造价4,000万港元,当时来说,是香港历史上最大型的工程。

  昔日的大榄涌只是一条普通河流,原址有七条村,包括大榄、关屋地、圆墩、清快塘、田夫仔、胡屋及黄屋,附近丘陵处处;水塘建成后,山谷被水淹盖,形成一个个岛屿,俨如浙江新安江水库的千岛湖,因而得名。

  当时社会对工程寄予厚望,从当年报章的标题《大榄涌水塘建成 将可永远解决水荒》可见一斑。

50年代的报章,把大榄涌水塘的工程形容为“最伟大之机械化工桯”。当年很多施工者住在山上的帐篷,有报章更以远看像“军队营扎”描绘山上之景。(网上图片)
50年代的报章,把大榄涌水塘的工程形容为“最伟大之机械化工桯”。当年很多施工者住在山上的帐篷,有报章更以远看像“军队营扎”描绘山上之景。(网上图片)

  延伸阅读千岛湖下的千年古城 社会发展牺牲中国文化保育
  延伸阅读大榄涌水塘及大榄郊野公园郊游建议

时任港督葛量洪(右二)亦曾到大榄涌水塘的工地视察。(网上图片)
时任港督葛量洪(右二)亦曾到大榄涌水塘的工地视察。(网上图片)

大榄涌水塘未能满足社会 引入东江水始解决水荒

  然而,施工进度赶不上人口增长,动工时政府已预视储水量未能满足社会需求,决定将主坝加高,由50米增至66.6米。1957年水塘落成,储水量达45亿加伦;7年后扩建北部集水区,首次建造灌溉水塘,供农民使用。

  随着60年代引入东江水、70年代屯门乐安排海水化淡厂运作,大榄涌水塘分别成为东江水及蒸馏淡水的水库。2013年于屯门滤水厂设置本港首个水力发电涡轮机组,水源更由大榄涌水塘提供。

  尽管水塘最终未能“永远解决水荒”,但大半世纪以来都肩负香港历史水务重任,“千岛湖”绝非浪得虚名!

航拍大榄涌水塘与水坝。(图片来源:Getty)
航拍大榄涌水塘与水坝。(图片来源:Getty)

观音借库 源于中国文化孝子故事

告别了UA戏院! 香港人的集体回忆

3:15

被岁月剪断的香港文化?认识上海理发厅的“飞发”人情味

2:19

由9座到19座 香港小巴半世纪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垃圾征费|4‧22齐“走塑” 禁胶餐具外卖点算?网购棉花棒会否犯法?

宋皇台与消失的“圣山”|日军炸山扩建启德机场 宋皇台石一分为三?

油麻地戏院

集体回忆|逾90年历史油麻地戏院 曾首创一票全日看“咸片” 现活化成粤剧基地

香港夜缤纷|香港街道故事|有庙才有街? 庙街睇相、听歌吃煲仔饭 娱乐无穷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