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9座到19座 香港小巴半世纪

撰文︰华思齐

  近年共享交通出现,冲击传统公共交通。回溯香港历史,半世纪前,公共小巴最初也是以非法白牌车的姿态问世,至今却成为香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

  1960年代,香港人口膨胀,巴士、火车等专利交通发展追不上社会需求,非法白牌车应运而生。当时的白牌车,有的是私家车,较多是以客货车改装的九座小巴,因此有“九座位”或“九人车”的别称。1967年“六七暴动”期间,巴士司机响应工人罢工,全港交通瘫痪,白牌车成为当其时主要交通,数量不断增加。

早期的小巴只有九座位,是非法白牌车,最初只能于新界行走,后来小巴合法化,政府允许小巴驶进市区。多年来政府发出的小巴牌数量维持在4,350个。(网上图片)
早期的小巴只有九座位,是非法白牌车,最初只能于新界行走,后来小巴合法化,政府允许小巴驶进市区。多年来政府发出的小巴牌数量维持在4,350个。(网上图片)

  暴动后,警方一度尝试严打白牌车,但违例载客个案实在太多,遏示交通运输工具严重不足的问题。

  后来,政府委托交通处交通咨询委员会就非法小巴经营进行调查,事后建议小巴合法化,并于1969车7月获得立法会三读通过,由政府发牌规管,每架小巴限载14人。“九座位”从此变成“十四座”。

1977年在跑马地看完赛马的观众离开,马路交通繁忙。1969年政府把小巴合法化,初时并没规管车辆型号,市面上的小巴车款形形色色,有日本车,也有欧洲车。(图片来源:Getty)
1977年在跑马地看完赛马的观众离开,马路交通繁忙。1969年政府把小巴合法化,初时并没规管车辆型号,市面上的小巴车款形形色色,有日本车,也有欧洲车。(图片来源:Getty)
1977年接载乘客往返铜锣湾大丸百货及西环的十四座小巴。(图片来源:Getty)
1977年接载乘客往返铜锣湾大丸百货及西环的十四座小巴。(图片来源:Getty)

  最初政府并无就小巴的路线和收费设限,车资自由决定,乘客于不同时段乘坐小巴到同一地方,收费亦可能有异。

  不过,法例明确列出小巴禁区范围,限制司机在有关路段行驶或载客。歌手尹光的名曲《十四座》一句“受尽多条严禁例,兜客难兜多箩箩”,就唱出当时司机心声。

图片摄于70年代,中环的巴士站大排长龙,市民对公共交通需求殷切。(图片来源:Getty)
图片摄于70年代,中环的巴士站大排长龙,市民对公共交通需求殷切。(图片来源:Getty)

  早期的小巴全属“红Van”,绿色的专线小巴在1974年才出现。十多年后、1988年今日(2月23日),行政局因应需求批准小巴加设座位,由14座增至16座,惹来两间专营巴士公司九巴及中巴不满,直指此举严重损害他们收益,声言向港府追讨损失,但后来不了了之。

  由“九座位”到今天的“十九座”,由红Van到绿Van,甚至近年推出接载轮椅人士的低地台小巴,半世纪以来,公共小巴在香港交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尽管近年随着铁路网发展,小巴载客量渐减,但目前全港每日约1,200万的公共交通乘客,仍有14%、即约170万人次由小巴接载。

  小巴的地位依然无法取代。 

90年代,小巴车身的红带移师到车顶,变成红顶,腾出车身卖广告。(图片来源:Getty)
90年代,小巴车身的红带移师到车顶,变成红顶,腾出车身卖广告。(图片来源:Getty)
相关标签
2:17

大榄涌水塘 肩负香港历史水务重任

3:15

被岁月剪断的香港文化?认识上海理发厅的“飞发”人情味

“双妹嚜”花露水 屹立逾110年的香港文化

围村新年必吃盆菜 感受400年历史的香港文化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香港街道故事|铜锣湾利园山为何消失?这几条街为何以广东四邑命名?

垃圾征费|4‧22齐“走塑” 禁胶餐具外卖点算?网购棉花棒会否犯法?

宋皇台与消失的“圣山”|日军炸山扩建启德机场 宋皇台石一分为三?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