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過年 無錢人過關

  這句俗語來自農村。對於有錢人來說,過年是過年,但對於窮人來說,過年猶如過關。這也就是「年關」的出處,窮人過年尤如過關。 

  雖謂「年關難過年年過」,但對於窮人而言,一到農曆十二月,特別是到了下旬,日日逼近年關,的確日益難過。

  過年前要大掃除、添置新家具、衣服鞋襪,全都需要金錢。有些人過年,要從城市回鄉,要「撲車票」,過年又需要封紅包、送禮物等,對窮人而言,「年關」不易過。

  俗語云:「年到二十三,鑼鼓一響心就驚。」...

年廿六洗福祿  

   一到年尾,就每天都有活動,到了年廿六便要洗福祿。

  所謂洗福祿,意思就是在臘月二十六這天,人們要進行洗浴,這樣未來一年的「福祿」才會多。

  以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洗去陳舊氣,迎來新喜氣;或是洗去倒霉運,天天逢好運。

  因此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也有「臘月二十六,裏外洗一洗」以及「臘月二十六,洗淨禽畜屋」之說。

  除了洗福祿外,在傳統上年廿六還有「割年肉...

送神早迎神遲  

  農曆新年作為中國最重要及最具歷史傳統的節日,相關習俗及儀式甚多,其中對「送神」及「迎神」便甚為講究。

  相傳每年農曆十二月廿五,民間諸神便會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人間善惡,俗稱「送神日」,而古代人便習慣於年廿五送走「灶君」這位民間神。

  為什麼送神要農曆年廿五那麼早就做呢?這是因為古時社會相信早點送走灶君,讓祂提早到天庭坐好座位,也好讓神明能在天庭多點休息時間,因此便有「送神要早」的習俗。

 ...

年廿四開炸 年廿五蒸糕  

  過農曆新年,當然少不了要有各式各樣的糕點。   香滑的年糕、甘香可口的蘿蔔糕、口感一流的馬蹄糕等,都是香港人過年必備的美點。

  今時今日要享用各式過年糕點,到商店和超級市場便能輕易買到。

  不過在中國古代,製作賀年糕點就非常講究。因為古人認為,年糕諧音「年高」,即「年年高」,意味着明年將步步高升,財源滾滾。

  為了取得好意頭,蒸糕過程一定不能馬虎,萬一這些糕蒸得不好,意味着未來一年都不會有好日子(不能高)。

  除了要蒸好...

「抵冷貪瀟湘」與林黛玉有關?  

   最近天氣寒冷,不少人苦惱出門時穿甚麼衣服才夠暖。   然而,即使天氣再冷,總會有人愛穿得少,老一輩的人通常會以「抵冷貪瀟湘」來形容。

  「抵冷貪瀟湘」,意思就是人們因愛美貪靚而穿得不夠,以免因穿得太多而顯得浮腫難看,即使難受仍心甘命抵。

  不說不知,抵冷貪瀟湘中的「瀟湘」源自《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住之處瀟湘館。

  這裏的「瀟湘」二字引用了帝舜同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她們二人都是美女,因哭舜而自投湘水尋死。後人為了紀念她們,就以...

「大步檻過」與天神有關?  

  在傳統中國民間社會當中,有很多習俗及俗語會帶有迷信的色彩。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有一句俗語叫作大步檻過,當中便有迷信元素在其中。

  「大步檻過」意思就是遇是不幸事情或困難時,幸運地躲過災難或順利渡過難關,與逢凶化吉意思相似。

  「檻」,即門檻的意思,是古代中國建築門框下的橫木條或石條,在實際功能上有防風、防水、防火、穩固結構基礎等,而在民間信仰上則有避邪擋災作用。

  古人相信門檻是由天神掌管,踐踏門檻就是對神明不敬,若踏上了...

「三思而後行」孔子其實主張「二思」?  

  我們常說做事情前一定要反復思考,慎重做出每一個決定,在權衡好一切利弊之後再去行動,這正是「三思而後行」。這句話大家都十分熟悉,「三思」指很多次的意思,不過孔子原來只主張「二思」,即思考兩次就夠,究竟為甚麼呢?

  所謂的「三思」並不是說明數量,而是指多,比喻一而再、再而三的意思。據《論語·公冶長》當中提及,「『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意思是說,季文子每辦一件事都要經過多次考慮,然後才去做。孔子聽到後就表示只要考慮「兩次」就可以去做了。

  季文子是魯國的正卿,掌握國家的軍政大權,是一個...

何謂「唔理三七廿一」?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數字的概念,而廣東話不少俗語也都與數字有所關連,其中有趣的就有「唔理三七廿一」。

  「三七廿一」意思是三乘七的積是二十一,是「九因歌」當中其中一個句乘法口訣,一般而言初小的數學課會有所教授。

  那麼,「唔理三七廿一」又是什麼意思呢?

  意思就是做事時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顧了。這句俗語與「九因歌」並無關係,而是跟古代中國文化有關。

  相傳源自於中國古代人們對地府有一個概念,認為地...

「臨急抱佛腳」原來真的有效!  

   相信不少在考試前未完成溫習的學生都必定熟悉以下的一招,就是「臨急抱佛腳」!到底為何在危急之時大家都會傾向去「抱佛腳」?

  「臨急抱佛腳」出自唐·孟郊《讀經》詩:「垂老抱佛腳,教妻讀黃經。」原意指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臨渴掘井之意。

  後來多用以比喻事先無準備,事急時才倉促張羅。

  關於這個句子,就有以下這樣一個典故:

  相傳在雲南南面曾有一個地方很小的國家,國民都是信仰釋迦牟尼的佛教徒。有一次,一位被判了死刑的罪犯...

「欺山莫欺水」下一句鮮為人知?  

  每逢有關行山客在水塘或者石澗遭遇意外的新聞,總能聽到一句「欺山莫欺水」的說話,到底為何水會比山更危險呢?

  所謂的「欺山莫欺水」表面意思看就是欺負山也不要欺負水。

  但為甚麼要這樣說呢? 其實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山在明處,看得見摸得着,我們只要多加小心,謹慎行事,這些潛在的危險都能比較容易避開。

  水則不一樣,很多水域深不見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再強大堅硬的東西在水面前甚麼都不是,一旦出現事故,連躲藏...

「老鼠拉龜」與「狗咬刺猬」  

  相信大家會在生活或職場上碰過一些棘手的事,由於處理上有點複雜及麻煩,因此都不知應如何入手。當遇到這樣的情況,人們便會以「老鼠拉龜」來形容。

  「老鼠拉龜」是廣東人常用的俗語,比喻事情很難辦,不知道如何著手。烏龜有光滑而堅硬的殼,且身體有一定重量,而老鼠行動靈活但相對而言體積較小。因此,當一隻小老鼠想拉起一隻烏龜時,烏龜只需把手腳頭尾全縮進去殼中,老鼠便無從下手。

  在廣東話當中,有一個俗語與老鼠拉龜意思上有點接近,叫作「狗咬刺猬」。刺...

「撒手鐧」還是「殺手鐧」?  

  若大家看過武俠小說,通常高手都會有一些看家本領,往往在生死決鬥時能制敵取勝,在廣東話俗語中會稱為「殺手鐧」。然而,也有聽說過「撒手鐧」這個說法,到底哪一個才對?

  鐧,其實是一種古代兵器。《現代漢語詞典》對「鐧」有以下解說:「金屬制成,長條形,有四棱,無刃,上端略小,下端有柄」。至於撒手鐧這個說法,就關係到一個歷史人物,他就是唐初名將秦瓊(秦叔寶)了。

  在小說《隋唐演義》中,「鐧」是他專屬武器,掌中這對金裝熟銅鐧,號稱「黃驃馬馬踏黃河兩岸,熟銅鐧鐧打三洲...

「水過鴨背」與「水澆鴨背」

  廣東話有一句俗語,叫做「水過鴨背」,意思就是比喻事過之後沒有留下一點痕迹。以往一些家長在責罵孩子上課不留心聽書,但孩子們往往對父母這種責罵也似乎多是水過鴨背,沒有留下一絲印象,當作耳邊風。

  那麼為甚麼水過鴨背不會留下痕迹呢?這是與鴨子身體結構有關。鴨子尾巴下面即屁股有一個尾脂腺,鴨子會用嘴啄出一些油脂,再梳理身上的羽毛,將油脂擦到其羽毛上。因此,鴨子的羽毛便能保持光潔不透水,使游泳的時候不會吸水,游得份外輕鬆。

  不過,也因為羽毛上有油脂,因此一旦有水沾上了羽毛也會迅速滑走。後來廣...

煲電話粥  

   今時今日人與人之間互相通信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網上傳訊工具進行,不少人更因為要時刻與人通信而變成「機不可失」的手機族。不過,以往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不少人就喜歡「煲電話粥」。

  「煲電話粥」是2000年前香港人慣常使用的俗語,意思是一個人長時間用電話來聊天。「講電話」又與「粥」扯上甚麼關係呢?為何又不是煲電話飯呢?

  「煲」是長時間的煮食的方法,是粵菜烹調技巧中重要一環。

  通過「煲」的過程,可將食材徹底煮熟以及慢慢地熬煮食物,令其味道更香濃。因此,廣東人煮粥的方式較多...

龍年帶「龍」字祝福語

龍年|龍星高照 龍運亨通 潮說「龍」字祝福語

「阿崩」的歇後語有幾多?

  猜一猜:如果有人有生理缺陷,例如天生崩口、崩牙,他吹起簫來,會有甚麼效果?答案就是口會漏風,一定未如理想了。

  於是,就有「阿崩吹簫,嘥聲壞氣」的歇後語,形容人白費功夫,最終沒有結果。

  不過,也有人說歇後語是「阿崩吹簫,離晒大譜」,因為天生崩口的阿崩,吹起簫來跟不上曲譜的節奏,會偏「離」曲譜,就變成「離譜」了。

  「阿崩叫狗」又為何會「愈叫愈走」?這是因為阿崩是崩口或者崩牙,發音不準而造成的。阿崩其實是...

歇後語「老王賣瓜」 下一句是甚麼?

  「老王賣瓜」,或稱作「王婆賣瓜」,歇後語是「自賣自誇」,即是自己誇獎自己所賣的東西。

  這句說話來自一個宋朝時期的民間傳說。老王,姓王名坡,又被人稱為王婆(本是男兒,因說話多而被稱為王婆)。他本是西夏人,宋朝時期因邊境戰亂頻繁,因此到了宋朝都城汴京,繼續其老本行:賣瓜。

  他種植及出售的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瓜,而是來自家鄉一帶的哈密瓜(當時稱為胡瓜)。

  然而,住在中原的人並未見過哈...

那些年會說的「交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些長輩用上「交關」這個形容詞呢?例如說「惡得交關」(意指很惡)、「蠢得交關」(意指很蠢),那麼大家又知不知道什麼是「交關」呢?

  「交關」,通常用作形容詞,意思與「非常」相近。「交關」這個形容詞除了在粵語語境常用外,上海話、寧波話、衢州話都有這樣的用法。

  早於漢代,「交關」一詞已經出現於文獻當中,原本的意思是一個貿易交收的動作,陳壽《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有載:「淵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遺。」 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

「西國冬至」是甚麼節日?

  冬至是中國傳統上一個重要節氣,而聖誕節則為歐美一個重要的日子,有沒有想過昔日在中國曾經出現一個節日叫「西國冬至」?

  所謂「西國冬至」,其實就是聖誕節。

  在晚清時期,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甚至不少外國人踏足中國這片土地,以及定居,與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不少碰撞,其中上海在19世紀中葉開始便成為了中西文化匯聚的大城市。

  外國人來到中國旅居後,便將西方人過聖誕節的習俗帶來中國,不過當時中國人對這個節日不甚了解。

  上海...

「牙煙」與牙齒有甚麼關係?  

   馬戲團內的踏鋼線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過,老一輩的人看了更可能會大叫「牙煙」。究竟為甚麼冒險與「牙煙」有關?又與牙齒有多大關係?

   「牙煙」是廣東話俗語,意思就是危險,但通常用於形容有驚無險的情況。

  「牙煙」,雖然字面上有「牙」又有「煙」,但其實這個俗語和兩者並無關係。牙煙其實是廣東方言從古漢語「崖广」一詞演變而來的。

   「崖」就是懸崖的意思,而古字「广」是一個多音字,可讀作「煙」,意思是小房子。

   「崖广」就是在懸...

「鐵石心腸」原來形容一位好官?

  我們看電影或小說的時候,不時會見到有些負心漢角色,其另一半通常會用「鐵石心腸」來形容他。

  鐵石心腸原作「心如鐵石」,如今看這個成語好像有點負面,但原來它來自一位東漢末年一位好官員的事迹。

  這位好官名叫王必。據《魏武故事》(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所載:「領長史王必,是吾披荊棘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曹操授王必兼理丞相長史,在敕詔中稱讚王必,說他...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