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灶:官三民四船家五  

  年近歲晚,不少舊式食肆仍有謝灶的習俗儀式,以答謝掌管廚房安危的神明一年以來的關照。

  「民間謝灶」,最初源於古人拜火的習俗,後來就演變成通過祭祀「酬謝」灶君的習俗。

  相傳灶君會在每年年末都返回天庭,將人間善惡向玉帝報告,所以一眾百姓,為免被灶君打小報告,希望以「謝灶」這個形式討好灶君,從而產生出這個傳統習俗了。

  說到謝灶,中國傳統有「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講法。

  傳統上,年廿三就是謝灶的開始,這個日子是官家先進行謝灶,到了年廿四,就到平民老百姓謝灶。到了年廿五,水上人才能謝灶。

  何以謝灶會有先後次序呢?

  因為古代習慣民間謝灶不能比官方早,因而推遲一日。至於水上人家因不沾地氣或者沾地氣少,因此又要再推遲一日。另一個說法,就是因為水上人家從前屬於「賤戶」,又不能與普通老百姓同一天謝灶,故再推遲一天。

  延伸閱讀:有錢人過年 無錢人過關 

 

蘇孲崽

音: sou1 aa1 zai2  意思是「蘇蝦仔」,即指嬰兒、幼童。        「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瞓落床......」《月光光》這首兒歌,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內裡提及的「蝦仔」,跟「蘇蝦」同出一轍,但為何小孩又會變成「蝦」呢﹖       「蘇蝦」的本字是「臊孲」(讀作蘇鴉),...

齮齕

音:gi¹ gat⁶  意思是多口駁嘴,言語諸多批評阻撓。        這個詞形容側齒咬噬、咬牙切齒,意思是諸多批評阻撓的意思,是廣州人日常的用語。例如:「做就做啦,咁多齮齕。」         現代人指的是說話上批評阻撓,古代則有行動上實際破壞之意。《史記·田儋列傳》中「且秦復得志於天下,...

陰騭

音:陰質  意思是做了缺德的壞事。         現代的人會說:「這是報應來呀,肯定前生做得陰騭事多啦。」,大家可知道,古代這個詞根本就是用來形容好人好事?       清代黃遵憲《己亥雜詩》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陰騭誦文昌 。道教中有「文昌帝君陰騭文」,指:『人所不見為「陰」,暗中...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

  這句古語有一句大家都十分熟識的日常用語,你們知道是甚麼嗎?

  先賣關子。

  此語源於漢代枚乘的《上書諫吳王》:「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意思就是不想別人聽到的話,便不應說;不想別人知道的事情,便不應做。

  簡單來說,這些說話或事情,都是本該不應說或不應做的。

  清朝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一回,就有一句道出以上古語的精髓,那就是:「『若要...

正月十五鬧元宵 一鬧吃 二鬧燈 三鬧謎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就是春節之後的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在這節日,人們一般會吃湯圓、賞花燈及猜燈謎,所以有「一鬧吃、二鬧燈、三鬧謎」之說。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東漢初年,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把持朝政。周勃等大臣在呂后死後,剷除呂氏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據說,平息諸呂的日子適逢是正月十五日,因此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民間將元宵...

年初五 趕五窮 迎財神  

   農曆新年在華人社會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新正頭」有各式各樣的習俗和儀式,例如在年初五的時候,就有「趕五窮」的習俗。

  「五窮」,又稱為「五鬼」,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單從字面便知「五窮」是負面東西,在唐代大文豪韓愈的《送窮文》中便提及「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必須要送走。

  那麼,在年初五要做甚麼來「破五」呢?通常人們會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打掃衛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臘月三十到...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