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你喜歡速溶還是即磨?細談中國咖啡文化變遷

編輯︰王子傑

  咖啡在中國非常受歡迎,截止2022年6月底,中國咖啡店數量有超過11.73萬間,單單是上海就有近8,000間,是全世界咖啡店最多的城市。

  不說不知,中國咖啡文化是在改革開放後才真正掀起熱潮,短短不過40多年。當時的主流,就是如今已不受歡迎的速溶咖啡。

改革開放後,咖啡開始在中國普及。(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速溶咖啡曾是中國咖啡文化主流

  上世紀30年代的民國時期,上海已經有咖啡店。咖啡在當時被稱為「咳嗽藥水」,源於其顏色呈棕色液體狀,且口感酸苦。顧客多是外國水手,是他們暫住外灘時的必需品,過過癮,也解解鄉愁;當然,顧客也有的是城中崇尚海派文化的靚太闊少。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資源匱乏,但一些老上海仍會喝咖啡。長期耳濡目染之下,他們熱愛咖啡的程度不輸外國人。1961年,上海甚至出現超低成本的「咖啡茶」以解癮,即將殘剩的咖啡豆研磨成細粉,再鋪上糖粉一起烘乾壓製。

資源匱乏的年代,老上海也會堅持喝味道極淡的「咖啡茶」。(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後,隨着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願意嘗試各種外來文化,咖啡開始在中國普及,文化逐漸成形。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調味咖啡是2000年之前的中國咖啡文化的主流,這時候的咖啡雖然也是中產階級的象徵,但用途非常單一,只是用來醒腦提神。

  1999年,中國第一間美國星巴克咖啡店在北京開業,從此揭開中國咖啡文化快速成長的序幕。

改革開放|星巴克首店落戶中國咖啡文化快速成長

  來自巴勒斯坦的克里木.杰迪是最早一批外國留華學生之一,他在1979年來到北京讀書。克里木畢業後註冊經營電腦軟件及硬件設備的公司,尋找改革開放帶來的商機。

克里木是最早一批外國留華學生,他在中國居住40多年,恰好見證改革開放幾乎整個過程。(網上圖片)

  到了1997年,克里木發現中國竟然愈來愈多人喝咖啡,但只限於速溶咖啡,雖然方便快捷,風味欠奉。憑着對咖啡的熱愛和對咖啡烘焙的了解,克里木毅然決定轉行,專門生產銷售新鮮焙炒的咖啡豆和咖啡粉。

  20多年時間過去,克里木的「達琳咖啡」成績非常不錯,生意夥伴遍布全球。除了從海外進口,他也經常往來雲南、海南等幾個中國知名的咖啡豆產地,挑選優質原料。

  克里木的生意經可說是中國咖啡文化發展的縮影。

  剛開始做咖啡生意時,克里木的顧客以星級酒店裏的咖啡廳老闆為主,又或者是外國駐華使館和機構。如今,克里木有高達60%以上的生意夥伴是中國大大小小的咖啡店,交易額及規模增加不少,「中國的年輕人們還是喜歡喝卡布奇諾、拿鐵之類的加奶的咖啡,口感更好,接受度更高。」

克里木的咖啡品牌「達琳咖啡」在內地頗受歡迎。(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咖啡文化飛入中國尋常百姓家

  咖啡文化在中國植根後,已不再是在一線城市生活的身份象徵,在大街小巷,又或者二三線的小城市,都能發現令人驚喜的隱世小店。

  曾經備受簇擁的速溶咖啡,變成了逼不得已的選擇,風靡一時的星巴克,也常被質疑「一股涮鍋水味」。

  如今人們坐在咖啡店裏,看一本書或者上下網。改革開放後,這一杯咖啡多了令人沉迷的好滋味,讓你我可以盡情享受得來不易的優雅與悠閒。

咖啡已經完全融入中國文化,咖啡店隨處可見。(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細說中國第一份專利證書的故事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買堅嘢,嚟友誼」 一代廣州集體回憶廣州友誼商店

改革開放|上海證券交易所誕生記 從第一股到第一間證券交易所

改革開放|中國電子第一街 華強北見證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更新迭代

由鄧小平坐日本新幹線說起 回顧中國高鐵威水史

改革開放|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 細說中國第一份專利證書的故事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