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內地與香港患難與共 抗疫救災一呼百應

編輯︰王子傑

  香港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在政治、經濟、社會上的密切交往自不多說,但除了有福同享,遇到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時,香港與內地更是有難同當。

「香港女兒」謝婉雯醫生在照顧患者期間不幸染疫殉職。(圖片來源:Getty)

香港回歸|沙士爆發 中央援港贈億元醫療物資

  2003年2月,「沙士」(SARS)疫情在香港爆發,除了威脅市民生命,醫療體系亦承受巨大壓力。同年4月,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深圳會見時任特首董建華,胡錦濤表示中央政府高度重視香港同胞的福祉和健康,將會全力支持和幫助香港。

  正在泰國在曼谷參加會議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重申中央政府全力支持香港抗疫,更特別批示凡是香港需要的醫療衛生物資和醫護人員,中央政府全力支援,一切需要都保證「供得上、拿得出」,費用全部由中央財政承擔。

  儘管當時內地也忙於處理疫情,對物資的需求相當迫切,但中央仍向香港提供總值超過1億港元的醫療物資,當中包括有40萬件保護袍、20萬個眼罩和100萬個口罩。

沙士期間,中央援港總值超過1億港元的醫療物資。(圖片來源:Getty)

香港回歸|汶川地震 香港各界踴躍捐款130億港元

  香港有需要時,中央全力支援,而當內地陷入危難之際,香港人也是急公好義,傾盡全力協助。

  2008年5月12日,四川阿壩州汶川縣發生黎克特制8.0級地震,受災範圍遍及四川、甘肅、陝西等多個省區市,造成6.9萬人死亡、1.7萬人失蹤,超過37萬人受傷。地震導致近2,000萬人失去居所,受災總人口達4,600萬人。當時中國國力遠不及現在,救災工作相當吃力。

汶川地震發生後,香港各界踴躍捐款賑災。(圖片來源:Getty)

  在汶川地震發生當天,香港政府已立即發出聲明表示非常關注,又承諾會因應情況迅速作出適當回應,以及提供一切可行協助。

  坐言起行,時任行政長官曾蔭權在翌日即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然後轉交予中央抗震救災指揮部。香港民間亦不遺餘力,大批熱心人士透過政府設立的公眾捐款戶口賑濟災民。

  此外,醫管局更先後分5批調派50多名醫護人員前往四川成都,向災區居民提供醫療服務支援。

  災後重建工作方面,香港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除了繼續協調各界捐款外,香港政府亦成立委員會負責督導和統籌香港支援災區重建工作。例如政府共投入31.8億港元援建2個重點公路項目,又資助56個教育及培訓項目,涉及數十間中小學及幼稚園。香港政府與民間各界踴躍捐款賑災,前後共為汶川地震共籌得130億港元。

2008年6月1日,香港一些演藝人員舉行大型籌款活動,為汶川地震的災民籌集善款。(圖片來源:Getty)

  香港回歸以來,內地與香港已經一起走過無數風風雨雨,患難與共,有很多磨合,也互相關懷。展望未來,相信兩地會在更多方面深化交流,攜手再上新征程。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千億打鱷 人幣中心 互聯互通 中央鞏固香港金融地位

  延伸閱讀:香港回歸25周年|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如何「心繫國家每一程」

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 港人義工的自述

改革開放|從「禁書」變文學名著 金庸小說解禁內地全靠書迷鄧小平

香港回歸25周年|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如何「心繫國家每一程」?

香港回歸25周年|北上港人申領內地居住證 享有內地居民同等福利

香港回歸紀念塔

   在大埔海濱公園裏,有一座高32.4米的香港回歸紀念塔,回歸塔牌匾由前新華社分社社長周南題詞。   紀念塔以木材為建築材料,分上下兩層,設計為螺旋形建築。遊人登上紀念塔,可將吐露港迷人景致盡收眼底,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及馬鞍山的景色。而這座建築物建於大埔海濱公園裏,當中還有一個特別的意義。

  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地,正是當年英國接管新界時英軍登陸之處。

  1898年,英國強迫滿清政府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將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土地及島嶼「租借」給英國,為期99年。在1899年4月16日,港英政府在大埔舉行接管新界的儀式,而當時這批英軍登岸的地方正是現時香港回歸紀念塔所在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