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書福的堅持與執著 打造當代中國第一輛民營汽車

撰文︰郭曉陽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要懂得運用時勢。當代中國的汽車業誕生於1953年,但直到90年代末,中國才出現第一輛民營汽車—吉利一號。當代中國民營汽車誕生的背後,全靠吉利集團的董事長李書福,無懼被嘲山寨模式,善用收購合併換來的成績。

善於觀察 尋找當代中國商機

  出生於浙江台州貧困村的李書福,自小有個造車的夢想,但他的第一桶金,並非來自造車。

  19歲高中畢業後,李書福帶着父親給的數百元資金去創業。因為喜歡攝影,所以在街上不停給人拍照,半年賺了1,000元,更開辦自己的照相館。隨着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加速,中國經濟起飛,李書福尋找新的機會,並發現在廢舊電器中,使用特殊溶液可分解出高純度的金屬,於是轉為做廢舊金屬加工的家庭作坊。

李書福在年輕時已經非常有生意頭腦,懂得把握機會讓資產增值。(網上圖片)

  但由於廢舊金屬加工的技術門檻太低,後來在當代中國的市場上競爭變得激烈,令李書福不得不再度轉型。

  當時是8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開始升溫,但北方還有不少城市缺乏雪櫃供應,李書福就開始嘗試生產雪櫃電子零件,完工後送到雪櫃生廠商。但經過觀察,李書福發現生產雪櫃並不困難,因此他冒了一個險,開了一間未獲正式承認的民營雪櫃生產廠—北極花。就在那一年,26歲的他晉身當代中國千萬富翁的行列。

  但李書福並未有忘記自己的造車夢。在1993年,他成立第一間當代中國民營電單車製造廠,模仿對像是台灣陽光踏板電單車。3年後,李書福開始拆解平治、紅旗和哈利等經典車型的構造,為正式造車鋪路;而流傳最廣的說法是,李書福的第一部汽車,模仿對象正是日後吉利成為大股東的平治。

李書福在2020年獲《財富》雜誌選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之一。(圖片來源:AP)

併購外國車廠 建立當代中國品牌

  就在吉利造出第一部汽車後,李書福在汽車業前後進行了9次收購行動,包括2010年被媒體稱為「蛇吞象」的收購瑞典富豪汽車行動。

  李書福是個擅長把握機遇的人,而在吉利起飛的10年,正是他把握住全球化的機遇,用9次的收購合併,將吉利成功從當代中國民營車企,晉身成為國際品牌;也讓吉利由山寨車廠,變成擁有全球化銷售網絡的車企。

  10年間,吉利的汽車銷量由20萬部增加超過6倍到150萬部,收入則由140億元升超過6倍到1,065億元人民幣。

  但不斷的收購合併,加上吉利的經營管理經驗不足,讓很多投資機構都不看好吉利能夠善用收購回來的國際品牌。但數字說明一切,吉利在2010年以18億美元收購的富豪汽車,如今市值已超過370億美元。

李書福旗下的吉利汽車不論在國內外的銷量都非常好,而且車型多,適合不同的買家。(圖片來源:AP)

  不少國際品牌被收購後,往往都被收購方吸納,甚至最終消失。當初李書福收購富豪汽車後,亦曾被質疑吉利沒有能力管理好富豪汽車這樣的大品牌,而不懂英語、瑞典語的李書福更沒可能與富豪汽車的團隊好好溝通。

敢於冒險 接受當代中國轉型挑戰

  但吉利沒有將富豪汽車這個品牌強加到自己旗下,反而讓它保持獨立,按李書福的說法是「放虎歸山」:讓富豪的專業團隊原班人馬管理,吉利則提供資金和銷售的協助,善用併購品牌自身的優勢。

  李書福曾說過,要讓當代中國製的汽車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汽車跑遍全中國。吉利收購富豪汽車的時候,是捕捉了全球化的趨勢;從不被看好的山寨車企,到今時進軍飛行汽車、導航衞星,李書福靠的就是無懼他人質疑的目光,還有他對商業的冒險精神。

吉利汽車除了造車,在2020年開始還重新定位,向創新科技企業轉型。(圖片來源:Getty)

青藏鐵路總設計師李金城:建成天路 此生無憾

桌球觸發靈感 貝聿銘從中國文化領略天人合一建築觀

說好當代中國的故事 莫言筆下的鄉土情懷

「老乾媽」:用一樽辣醬書寫中國經濟傳奇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