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亞運會 中國改革開放後首次舉辦國際體育大賽

編輯︰王子傑

  首都北京今年2月成功舉辦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亦使北京成為史上第一座「雙奧之城」。

  時間回到改革開放初期的1990年,在9月22日至10月7日,北京舉辦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這場運動會的獨特意義在於,它是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第一次舉辦綜合性國際體育大賽,也是亞運會誕生以來的40年間第一次由中國承辦,是全中國人能夠引以為傲的一件盛事。

北京亞運會帶給中國人新事物

  北京亞運會有多達36隊代表團參賽,除約旦和伊拉克外,其餘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的成員都有組團出席,運動員人數有6,122名,共計參與27個比賽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比賽。獎牌榜方面,中國以183面金牌穩居榜首,大幅拋離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南韓及日本。

  已經退休的前中央電視台員工王巧紅憶述當年的盛況,她原本是要參加電視劇《西遊記》的特效工作,但由於亞運會的到來,結果臨時被抽調到轉播團隊。時至今天,王巧紅感觸最深的是,亞運會雖然仍有計劃經濟的影子,例如門票是各單位按分配任務進行購買,不會公開發售。

當年的北京天安門廣場豎立巨型「盼盼」雕像。(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計劃經濟之外,亞運會確有給中國帶來商品經濟的衝擊,呈現在中國人眼前的是許多前所未見的新鮮事物。在所負責的場館工作區內,王巧紅第一次見到可口可樂公司贊助的飲料機,提供可樂、雪碧、芬達等各種口味的汽水,所有工作人員都可以隨便享用。飲料機旁邊還有即用即棄杯子,也是王巧紅第一次見到,十分新奇有趣。

  延伸閱讀:可口可樂改革開放第一家外企

  在王巧紅的眼中,這一年的亞運會,對中國人的影響力,甚至比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要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當時還沒有很多國際交往經驗的中國人,藉此機會看到外面的世界,也讓很多國際友上看到中國,「那時候北京街頭看到一個外國人,我們還是會感到很好奇,而亞運會一下子就來了那麼多外國人。」

當年的北京街道,隨處可見宣傳北京亞運會的標語。(圖片來源:AP)

北京亞運會是中國申辦奧運的契機

  北京冬奧吉祥物「冰墩墩」極受歡迎,引起全民瘋搶,但可曾想過,32年前的北京亞運會,以大熊貓為原型的吉祥物「盼盼」,它的熱潮更加誇張,幾乎是無處不在。當時只是一名小學生的甄世宇格外清楚記得,北京亞運會到處都有盼盼的貼紙。甄世宇家住五樓,從一樓走到五樓,家家戶戶門上都貼上盼盼在做運動的貼紙,有跳水、摔跤,甚至有藤球、卡巴迪等東南亞、南亞比較流行的小眾運動。

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盼盼」的宣傳畫。(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京亞運會可說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誌性事件之一,更是北京往後申辦更盛大國際體育盛會奧運會的契機。在亞運會開始前兩個月,鄧小平來到亞運村視察,他稱「你們辦奧運的決心下了沒有,為甚麼不敢幹這件事呢?建設了這樣的體育設施,如果不辦奧運會,就等於浪費了一半。」

  雖然鄧小平的發問在當時沒有人能立即回答,但亞運會一結束,亞組委的原班人馬就組建申辦2000年奧運會的工作小組。雖然當年的申請遺憾地以失敗告終,但正正就是亞運會的成功經驗和留下的場館,令不少人認為中國已經準備好,也確實振奮了許多中國人的民族感情。

1990年9月19日,北京站正門懸掛着橫幅熱烈祝賀北京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首部荷里活戲周恩來會見差利卓別靈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後的燙髮熱潮

改革開放|細看內地假期變遷 曾經放假辛苦過返工?

1元變200元 從中國化粧品消費變遷細味改革開放

回顧改革開放流動通訊發展 大哥大與小靈通

深圳國貿大廈代表「深圳速度」 細說「三天一層樓」背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