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以科技創新助力冰雪盛會

編輯︰郭曉陽

  奧運史上首次實現100%「綠電」供應,「冰立方」成為世界首座智慧化水冰轉換場館,運動員在訓練中使用「體育風洞」……隨着北京冬奧會日漸臨近,濃濃科技元素愈來愈多地呈現在人們面前。

北京冬奧|善用清潔能源 採用環保建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同我們國家的強國之路一樣,中國冰雪運動也必須走科技創新之路,一方面要堅持自主創新,一方面要積極吸收世界上的先進技術和訓練方法」。在北京冬奧會籌辦過程中,科技融入了建設、訓練、保障等各個環節之中。早在冬奧籌辦之初,科技部就聯合有關地方、部門研究制定了《科技冬奧(2022)行動計畫》,重點圍繞零排供能、綠色出行、5G共用、智慧觀賽、運動科技等多個方面部署任務,助力冬奧籌辦各項工作。

多間內地企業都為北京冬奧的環保辦冬奧出力,包括中石化推出潔淨潤滑油,希望在減排方面出一分力,同時可以減省不少成本開支。(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幅壯美的冬奧畫卷中,科技增添了別樣的光彩。新建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採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1/4;在雪上賽場,可實現「百米級、分鐘級」的精准氣象預報;二七廠國家冰雪運動訓練科研基地的風洞實驗室,能幫助運動員不斷尋找阻力最小的訓練姿態,大幅提高訓練效率……充滿科技感的設施與應用,對於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備戰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科技為北京冬奧賦能,不僅將這場全世界的冰雪盛會裝點得更加精彩,也必將為今後全民共用冬奧成果、推動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延伸閱讀:群山中的「雪如意」 國家跳台滑雪中心驚艷世界

  為冬奧會注入更多科技元素,也體現在貫徹新發展理念與綠色辦奧相結合。比如,通過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張北地區的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產生的「綠電」輸入北京,賽事期間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將實現100%「綠電」供應;國家速滑館、五棵松體育中心等冬奧場館,選用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系統,將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內,使碳排量接近於零;一輛輛使用氫燃料的大巴車,冬奧村中用薯類、秸稈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材料所生產的可降解餐具等等。方方面面的精准舉措,點點滴滴的創新成果,共同鋪就北京冬奧會的「綠色之路」。北京冬奧會在環保、減排方面的實績多次得到國際奧會在內的奧林匹克大家庭的肯定,呼應着國際奧會《奧林匹克2020+5議程》所提出的理念。

北京冬奧在防疫上同樣採用不少高新科技產品,包括自動防疫消毒噴曬機器人,可以做到無接觸消毒,減低病毒傳播的機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場館用上高科技,北京冬奧在不少細節上都運用到了新科技,包括無人快遞車,提升運輸送貨的速度,又能減低因為派送貨物而導致病毒傳染的機會。(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京冬奧|推移動診療車 5G應用全部場館

  冬奧會的「科技范兒」,不僅彰顯於場館建設、能源供應等領域,也存在於每一位奧運參與者身邊。比如,移動診療車和智慧移動方艙,能夠讓比賽中受傷的運動員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救治;5G信號覆蓋到所有場館和連接場館的道路,為豐富比賽轉播等媒體傳播方式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具有自由視角、雲端互聯等特性的高科技產品和技術,可為觀眾提供更多選擇。無論是參賽運動員還是場內外觀眾,每一位冬奧的參與者都能夠感受到科技為冰雪運動帶來的新魅力。

  延伸閱讀:科技,讓北京冬奧更「智慧」

  高科技應用不僅在冬奧籌辦過程中發揮出獨特作用,還將在未來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北京冬奧會後,將進一步加強技術成果的系統梳理,推動科技成果的產業化,豐富更多人的日常體育生活。從長遠來看,推動冰雪運動可持續發展,讓冬奧成果更好為全民共用,科技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原文轉載自28/12/2021新華網)

 

環境保育|推進快遞包裝「綠色革命」

中國教育|推動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

群眾的認可最寶貴

中國文化|為傳統藝術注入時代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