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吞象」與「人心不足」

  這句俗語來自兩句不同的成語:「巴蛇吞象」本跟「人心不足」沒有必然關係。

  蛇這樣細小的動物欲吞噬大象,反映「人心不足」,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強烈的慾望導致災禍降臨自己身上。

  這句俗語原從成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意思為:傳說巴蛇生於南海,青頭黑身,長約800尺,能吞吃大象,吞下去要消化三年,然後把象骨頭吐出來,能用於治療人體的心腹疾病。

  不過,另一個流傳故事卻與「人心不足」有密切關係。話說有一個很窮的人,救了一條蛇命,蛇為了報答他的救命之恩,就讓這個人提出要求,滿足他的願望。起初,這個人只要求衣食溫飽,蛇滿足了他的願望後,他就變本加厲,希望做官,後來這個人更要求做宰相,甚至要求做皇帝。蛇覺得這個人貪得無厭,於是一口把這個人吃掉。因此蛇吞掉了的是宰相,留下了「人心不足蛇吞相」的典故,慢慢演變成「人心不足蛇吞象」。

  明.羅洪憲《醒世歌》:「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這正正比喻了人心不滿足,事事都貪得無厭,到頭來最終只會害了自己的寫照。 

 

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出自宋代大文豪蘇軾之作。「有味」指食物的美味,當中不乏人情味在內,「清歡」是清雅閑適、偷得浮生的感受。

  蘇軾《浣溪紗(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遊南山)》:「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午後品嚐一口茶,茶水上浮着雪一般乳白色的泡沫;嚐一口新春的野菜,盤子裏的蓼茸蒿筍都甘甜可口。人間的好味道就在於這些清新美好、令人感到喜悅的事物之中。

  蘇軾欣賞的歸隱田園詩人陶淵...

各家自掃門前雪 休管他人瓦上霜

  「各家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意思是自己管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多管閒事,或者用來形容那些明哲保身的人。

  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利益而設想,所謂「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管好自己的事情是必須的,但又是否不用理會身邊其他人的事情呢?

  有些人願意「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其初心都是出於愛與關懷。香港人應該不會忘記2003年「沙士」襲港,在威爾斯醫院8A病房工作的謝婉雯醫生,自動請纓到深切治療病房工作,不幸受沙...

豈能盡如人意 但求無愧我心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這話,據說來自明朝開國功臣劉伯溫,亦成為很多人的座右銘。清朝硝煙大臣林則徐更將此寫成條幅,懸於室中,以激勵自己。

  這話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匆匆數十載,世事那能完完全全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只求過程中不愧對自己的內心。如何能做到盡善盡美,稱心如意呢?在撫心自問的時候,沒有慚愧、後悔便是了。

  在東京奧運游泳項目勇奪兩銀的香港泳手何詩蓓也表達過相類似的看法:在不斷追求的過程,只要堅持,努力付出,不一定能達到你所想的...

六國大封相

  「六國大封相」這個典故來自春秋戰國時代,本來是說蘇秦封侯拜相,但至今已被引用來形容局面混亂,一發不可收拾。一般而言,有關衝突都是人為所致的。

  「六國」所指的就是戰國時代的齊、楚、燕、韓、趙、魏、秦,被「封相」的是大縱橫家蘇秦。他是鬼谷子的學生,到六國游說合縱之計,以對抗同窗張儀連橫之策。蘇秦口才了得,得到六國重用,封六國相印。

  根據以上歷史為藍本,「六國大封相」後來被改編成為了一套粵劇的劇目,據說在清代同治年間上演。粵劇的「六國大封...

相關標籤

范仲淹燒蚊帳

  節儉是中國傳統美德,在司馬光《資治通鑑 · 梁紀》就有一句名言:「儉約,所以彰其美也。」就是指勤儉節約,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美德的意思。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是以節儉聞名的,他曾對兒子說過:「我最不願意的,是看着兒女安享父官的富貴俸祿。」

  當年,第二位兒子純仁結婚時,曾請匠人以高貴的綺羅製作蚊帳。范仲淹知道後十分生氣,對兒子訓斥一番:「吾家素清儉,安得亂我家法」,並警告說:「如將羅帳拿來家中,『當火於庭』。」兒子聽後慚愧不已,遂不再...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過則無憚改 獨則毋自欺

  當我們做錯事,但用諸多借口為自己開脫時,會被人說「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古時一句類似的,即是周希陶《增廣賢文》的「過則無憚改,獨則無自欺」。

  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不要害怕改過,獨處時也不可自己欺騙自己。

  古時,能夠做到過則無憚改的,就有著名的「周處除三害」故事。

  周處是漢末三國時期東吳官宦之家子弟,有一身武藝,可是經常欺壓百姓,令百姓見他紛紛躲避。

  有一天,他聽到一位老人說起當地有「三害」:一害是山中有虎,經常傷人;二是水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