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為保紫禁城風貌 拒於京城建地標

撰文︰華思齊

  改革開放之前,著名建築師貝聿銘曾經三度訪華。故事要由中美乒乓外交說起。

乒乓外交讓中美關係解凍  貝聿銘償願重新踏足國土

  1971年4月,貝聿銘在工作室聽到一則讓他激動不已的新聞: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到訪北京。「你們知道這意味着什麼嗎?兩三年後你們就能去中國啦!」

  他的預測沒錯。隨着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美國建築師協會亦在1974年受邀訪問中國,貝聿銘是成員之一。當他到達其中一站、原屬於他家族的蘇州園林「獅子林」,聽着同樣姓貝的親屬講解,離開中國近40年的他百感交集。若非歷史的偶然,他可能就在他們當中一員。

年少時期的貝聿銘在蘇州獅子林留影。(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大興土木 貝聿銘倡保育歷史文明

  1978年,時任國家副總理谷牧邀請貝聿銘第2次訪華,希望他擔當橋樑角色,為中國引入西方文化提供城市規劃和建築建議,藉大興土木推進國家發展。貝聿銘卻有另一重擔憂。

  他不希望北京步埃及、伊朗等文明古國後塵,盲目複製,犧牲自身的古老文明。當時他在清華大學演講,亦提出類似觀點,但演講內容明顯不符合社會氣氛。當時中國正值改革開放,意識形態產生變化,人們渴望現代化,渴望與西方接軌,渴望在中國見到摩天大樓,「學生們對我的講話都感到失望。他們指望我會給他們講玻璃幕牆、設計樣式和高樓建設的最新潮流。」人們都嚮往未來,他卻提倡保育過去。

  延伸閱讀桌球觸發靈感 貝聿銘從中國文化領略天人合一建築觀

貝聿銘(左)與好友趙無極在蘇州獅子林合照。圖片攝於1974年,那一年是他離開中國近40年後首度踏足家鄉。(網上圖片)

拒於北京長安街建高樓 貝聿銘冀保京城風貌

  貝聿銘第3次訪華是在1978年12月。可惜的是,政府未聽進他早前的建議,還邀請他在長安街設計一座高樓。他謝絕了,堅持這樣並不恰當:「我的良心不允許我這麼做。如果你從紫禁城的牆腳下向上望去,你看到的是屋頂金色的琉璃瓦,再往上望就是天空,中間一覽無餘,那就是紫禁城別具一格的環境......我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幢高層建築像希爾頓飯店俯覽白金漢宮那樣居高臨下俯視紫禁城。」他不希望成為破壞京城的劊子手,不希望斷送北京獨樹一幟的環境風貌。

  延伸閱讀貝聿銘設計中銀大廈 暗與滙豐較勁

貝聿銘曾接受電視訪問說:「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我給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內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網上圖片)

鍾情北京城郊景色 貝聿銘香山建中國首幢建築

  他想做一座傳統建築。後來有旅遊機構邀請他到城郊,興建一座低層飯店。於是1978年的平安夜前夕,他帶着兒子來到北京城郊的香山。

  12月的香山下着薄薄的雪,皇家園林遺址上的涼亭、寶塔,被白雪覆蓋得錯落有致,美得像古代畫卷。此情此境,讓貝聿銘不再猶豫:「我們就在這兒建吧。」,結果這裏就成為貝聿銘打造首個中國項目的地點。

  延伸閱讀貝聿銘中國首幢作品 北京香山飯店被指樸素

1979年,貝聿銘(右一)在北京香山工地視察,他正在這裏興建自己在中國首幢建築──香山飯店。(網上圖片)

 

80後美女教授研發智能無人艇 彭艷改變海上「遊戲規則」

貝聿銘中國首幢作品 北京香山飯店被指樸素

中國航天首位女性「01指揮員」 張潤紅:5 4 3 2 1 點火!

華春瑩 最多「粉絲」的中國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