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別稱

中秋節別稱 與中秋習俗有關?

編輯︰聞華

  中秋節在中國無人不知,而中秋節的別稱,大家知道幾個呢?原來中秋節有至少12個別稱,當中大半與中秋習俗有關,例如「拜月節」即源於祭月的中秋習俗;另一些與時令有關,如「八月節」即源於中秋節的日期——農曆八月十五。

拜月節別稱 源於上古中秋習俗

  常見的中秋節別稱至少有12個,當中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等4個別稱因時令而命名,月夕、拜月節、月光誕、追月節、玩月節、女兒節、月亮節、團圓節等別稱就與中秋習俗有關。

  中秋節始於唐朝,興於宋朝,日期定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因為剛好是古代秋季三個月(農曆七月至九月)的中間,故名「中秋」。

賞月是傳統中秋習俗。現代人看天上的月亮都不滿足,多地都在地面上打造「超級月亮」,吸引許多市民合影。(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古代每個季節分為孟、仲、季三部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個月,即仲秋,因此八月十五的節日又叫做「仲秋節」。

  中秋節源於上古天象崇拜,因此有一個重要的節日活動:祭月(拜月),以月餅、時令瓜果、雞冠花等作為祭品,奉祀月神,乞求豐收和福運。「拜月節」的名稱即由此而來,廣東等地還有「月光誕」的俗稱。

  延伸閱讀:【中秋習俗】源自上古的祭月 由天子主祭到女子主禮

  拜月、祭月等活動通常由女子主持,俗話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加上嫦娥奔月的傳說,因此民間也將中秋節稱為「女兒節」。

香港中秋習俗傳統 待八月十六才「追月」

  追月節、玩月節、月亮節,一看就知,是來自賞月的中秋習俗。香港就流行在農曆八月十六「追月」,一來與法定假期日子有關,一來也有十五賞月未盡興,十六繼續狂歡的意思。

中秋節又名「女兒節」,是因部分中秋習俗和傳說與女子有關。圖為身穿漢服的「小小講解員」在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參加中秋活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秋節月色最美,因此叫做「月夕」。宋代《夢梁錄》記載,「此夜月色倍明於常時,又謂之月夕。」

  圓滿的明月,象征團圓,因此中秋又叫做「團圓節」。這個別稱的記載最早見於明朝,《帝京景物略》中記載,「八月十五祭月……其有婦歸寧(回娘家)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也。」

  各地中秋習俗和節日活動或許有所不同,而「月圓人團圓」相信是大家共同的美好祈願。

  延伸閱讀:【中秋習俗】今年你賞燈了嗎?

5個國家公園

500萬隻「絕育」蚊

2900萬把剪刀

60件文物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