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 僅次三峽大壩的中國超級基建

撰文︰華思齊

  2000之後,中國已實施改革開放20年,沿岸已相當城市化,但遠在西部地區,落後貧困的地方仍有很多。2001年「十五」規劃,中央提出西部大開發,興建青藏鐵路、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工程,拉動西部發展,縮小與沿海城市的差距。

西氣東輸一線 始起自新疆塔里木盆地

  19年前(2002年)7月,西氣東輸工程動工。全長4,200公里的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為起點,途經甘肅、寧夏、陝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以上海為終點,中間串連起多個天然氣田,是改革開放後僅次於長江三峽大壩的重要基建。

2013年西氣東輸三線西段,當時中國直徑最大的盾構機在寧夏吊裝下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國壟斷技術 西氣東輸女工程師9個月攻破 

  西氣東輸工程規模龐大,單是鋪設管道就用上超過30萬根鋼管,既要克服地形複雜、跨度大的困難,為確保天然氣供應暢通,每隔200公里就得裝設一個加壓站,然而當時有關技術被美國壟斷,中國向美國提出合作,對方竟索價每天兩億元人民幣的專利費!

  中國別無他法,只能自主研發。沒想到這項關鍵技術,不消9個月就被瀋陽鼓風機廠女工程師崔連順的團隊打破,為工程掃除障礙。

  延伸閱讀中國軍事重器!北斗發展路曲折

瀋陽鼓風機廠女工程師崔連順不消9個月,便突破了美國壟斷半世紀的加壓站技術,研發出壓縮機組最核心的葉輪部件,為西氣東輸工程掃除障礙。(網上圖片)

西氣東輸改寫能源格局 有利改革開放經濟發展

  2004年12月30日,西氣東輸一綫工程正式營運,改寫中國改革開放後的能源格局。

  昔日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常年點着「天燈」,伴隨石油開發釋放的天然氣,被認為是多餘而危險,長年要放火燒掉。西氣東輸工程扭轉中國「資源在西,需求在東」的局面,把西部多出來的天然氣,供應能源匱乏的東部,既可善用資源,又可減少燃燒煤炭對環境的污染,解決兩地題難。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新疆塔里木盆地油田為保證安全生產,把難以收集利用的天然氣點燃排放到空中,不分晝夜地放火燃燒,它們被人們比喻為「天燈」。當時有估計,塔里木盆地每年被浪費的天然氣,經濟價值達3.5億元人民幣,同時製造14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網上圖片)

擴大西氣東輸版圖 建成4大進口通道

  幾年後,中國進一步發展天然氣版圖,開拓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工程,從國外引進天然氣,建成改革開放後4大天然氣進口通道:包括始起自中亞土庫曼的「西北通道」、供應自俄羅斯的「東北通道」、由緬甸而至的「西南通道」,以及透過海上運輸的液化天然氣「東南通道(又稱海上通道)」;其中全長逾9,000公里、源自土庫曼的二線工程,更是世上最長天然氣管道。

  四方八面而來的天然氣,形成穩定能源戰略供應,成為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強大後盾,促進國際互惠共贏。

2019年,新疆阿克蘇正開發的一口位於天山腳下庫車山前的天然氣井,預測井深將超過6,000米,這也是西氣東輸工程一部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8年,港府與中央簽署了《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是西氣東輸其中一個受惠地區。根據環境局資料,目前天然氣佔香港整體發電容量27%,是繼煤(50%)之外第二大發電燃料。

改革開放第一間民營餐廳 由吃不飽到美食大國

回顧「1997」香港前途 中英判談的角力

改革開放後流行中國的健美操

「神州第一路」 瀋大高速 1984年動工全國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