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應湘看好改革開放 廣州建中國大酒店

撰文︰華思齊

  1977年、距離中國改革開放尚有一年,20多位港商獲邀到內地參加國慶典禮,並在中國考察27日,合和創辦人胡應湘是其中之一。他說那次考察,對中國的印象是「很落後,人民很窮,交通很差」,然而這次不怎麼舒適的旅程,卻燃起他回內地投資的想法。

看好改革開放 「國家前途不得了 香港亦會受益」

  胡應湘創辦的合和,昔日與長江、新鴻基、恒隆及大昌,並列「華資地產五虎將」。8、9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其他地產商密密投地建屋,他卻把視線轉移中國,因為他相信:「如果中國真的改革開放,國家前途不得了,香港亦會受益。」

胡應湘50年代畢業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土木工程系,1963年在「的士大王」父親胡忠支持下創立合和建築,1980年建成66層樓高的灣仔合和中心,當年是亞洲最高建築。改革開放後,胡應湘成為首批投資內地的港商。(圖片來源:Getty)

  廣州中國大酒店,是胡應湘首個內地投資項目,由他與李嘉誠、郭德勝、馮景禧、李兆基、鄭裕彤等富商合資。當時國內未有酒店概念,所謂旅遊業,還停留在招待所水平,住宿條件很差:房間滿佈灰塵、床單不換洗、水龍頭滲漏,住酒店還得看服務員臉色......

廣州中國大酒店於80年代由胡應湘(右)與李嘉誠(左)等香港富商合資興建。圖片攝於1987年一次土地拍賣會。(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後,胡應湘籌建中國大酒店遇上不少困難,最難是打破計劃經濟的條條框框。當時國內單位人手由中央分配,「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員工缺乏積極性,質素沒有保障。

圖片攝於1984年廣州中國大酒店的開幕酒會。中國大酒店第一任董事長馮景禧(右)、股東李兆基(左)與霍英東兒子霍震霆(中)交談。(網上圖片)

中央給予改革開放特例 中國大酒店可自行招聘

  有次,他見到廣東省省長劉田夫,套用當年風靡全國的中國女排,向省長說之以理:「中國女排的球員是誰挑選的?為什麼我無權像教練般選擇員工?」

  後來,中央給他回覆八言真言──「特殊政策,靈活措施」。

  兩星期後,中國大酒店自行招聘;其後引入那時來看充滿「資本色彩」的獎金制,獎勵表現出色員工。種種措施,對當年封閉的社會,都是劃時代。

改革開放十年,90年代的廣州發展迅速,交通繁忙,美式快餐店麥當勞落戶在廣州中國大酒店前。(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發展經濟,令國內能源需求大增;單是中國大酒店,耗電量已佔全廣州近2%。興建酒店,讓胡應湘意識到改革開放要成功,基建少不了,因此他之後投資建沙角電廠、廣深高速公路等,但這是後話。

改革開放後,胡應湘加大對內地投資,除了中國大酒店,還有沙角電廠、廣深高速公路、虎門大橋,以及連接香港的羅湖、皇崗口崗;他更是提出興建港珠澳大橋的第一人,早於1983年已構思興建伶仃洋大橋接通香港與珠三角地區。圖為胡應湘(左二)1992年視察廣深高速公路地盤的情況。(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發展快 中國大酒店成全國最賺錢酒店

  1984年今日(6月10日),中國大酒店正式開幕,成為廣州新地標。

  當年胡應湘到國內建高級酒店,很多人不看好,認為國民消費力低,賺不了錢。結果是改革開放一日千里,沿岸城市經濟發展很快。根據《羊城晚報》,港商在廣州興建的三大高級酒店,即白天鵝賓館、中國大酒店和花園酒店,80年代每年收入達15、16億元,而中國大酒店開業首5年更是全國最賺錢酒店。

胡應湘透露,中國大酒店開業首5年是全國最賺錢酒店,盈利主要來自6間可容納3,000人的餐廳,比起酒店1,200個房間更賺錢。1980年代風靡全國的電視劇《公關小姐》,便是以中國大酒店為藍本拍攝。(網上圖片)

  人民從三大酒店看到的,不單是明淨的環境、賓至如歸的服務,酒店的用人制度、現代化管理,對國內旅遊及服務業均帶來革命性衝擊,可見港商在中國改革開放、由計劃經濟步向市場經濟,扮演重要角色。

  延伸閱讀蛇口響起改革開放鞭炮 三來一補港商內地設廠

改革開放建大亞灣核電站 應付經濟起飛電力需求

鄧小平:「不管黑貓白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

世上規模最大鐵路 北京地鐵興建經歷幾許風雨

改革開放鄧小平裁軍百萬 提升軍政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