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兩句古語,大家都一定耳熟能詳。從字面上看,「行萬里路」比「讀萬卷書」更勝一籌,你又是否同意這說法呢?

  在務農為生的古代,可以讀書的人比例不多,目不識丁的卻大有人在。

  為了謀生,除了務農之外,很多人會學習不同的技能,如捕漁、製作食物、小買賣,甚至魔術、占卜、雜耍等,知識學習層面非常廣泛,絕對不限於書本,「行萬里路」見多識廣,認識不同類型的人,學習不同層面的技能,絕對有必要,這就可能令古人得出「讀萬卷書」,不及「行萬里路」的結論。

  但這就代表古代人否定「讀萬卷書」的重要?那又不然,觀乎先師孔子,便曾讀書讀到竹簡也破爛;詩聖杜甫也有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相信理論與實踐同樣重要。

  如今教育水平已大大提高,能讀書寫字的人比例已大大提升。從書本,甚至互聯網,取得知識絕對是基本,再在此基礎上「行萬里路」,到世界各地遊歷,接觸不同地域的歷史文化,開闊眼界,提升個人素質修養,絕對百利而無一害。

  因此,「讀萬卷書」跟「行萬里路」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沒有高下之分。

  延伸閱讀:讀書有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士為知己者死 女為悦己者容

  意思是志士為了解自己的人而犧牲,女士為喜歡自己的人而打扮。這話出自戰國時代四大刺客之一豫讓,其背後是一個可歌可泣的復仇故事。

  晉國俠客畢陽的孫子豫讓起初替范氏和中行氏做事,但並未受到重用,後來投靠晉國的智伯,得到對方的器重。

  後來韓、趙、魏三國在晉陽之戰中擊敗智伯,並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趙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殺掉,豫讓有感自己的主子被殺,於是說出了「士兵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話,並展開了一連串的復仇大計。

 ...

十年寒窗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出自元末高明的《琵琶記》。意指古人經過多年苦讀,只要一旦高中狀元,便能名成利就,無人不識。放諸現代社會,指的是經過多年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也可一舉成名。

   中國的科舉制度始於隋朝,確立於唐代,宋至清朝一直沿用,目的是選賢任能,為朝廷效力。

  要高中狀元並非易事,要經過童生、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個階段。

  因此一般讀書人要經過多年努力,不斷嘗試,才有機會躋身殿試。殿試一般由皇帝欽命大臣主持,考中第一名為狀元,第二名為榜眼,第三名為探花,合格者皆...

星爺「愛你一萬年」東北話點講?

  以下這段話用廣東話說出來你一定曉得,現在用東北話說,試試能否猜到?

  「曾經有一份賊拉子純的愛情,擱在俺跟前,俺沒咋當回事,直到整沒了,俺才發現,世界上最憋屈的事也就這樣了。如果老天爺再給俺一個機會,俺願意對那個姑娘說:俺稀罕你!如果非要給這件事整個年頭的話,俺希望這個年頭是一萬年!」

  貼士如下:

  東北話「賊」不是解作盜竊的壞人,而是形容非常、十分等誇張的形容...

「死雞撑飯蓋」有科學根據?  

  如果要形容他人知錯仍不改,在廣東話當中就有一句相當生動的俗語「死雞撑飯蓋」,到底死了的雞又是如何撑起飯蓋?

  「死雞撑飯蓋」當中的「撑」是指「支撑」。

  剛宰殺、洗淨後的雞腳關節是柔軟的,但製作過程中,當雞被煮熟時雞腳筋就會受熱收縮,隨即就會有雞腳立刻撑直的現象發生。

  撑直的雞腳很易會頂起煲蓋,讓人聯想起明明已經死了的雞,竟然還在用力頂起煲蓋的能力,仿佛還有爭扎求全一樣。

  配合以上的情況再結合語境,...

相關標籤

百丈竿頭須進步 VS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鼓勵別人再接再厲,我們會說「祝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古書中,則有「百丈竿頭須進步」,哪一個才對?

  先說百丈竿頭須進步,出自道原《景德傳燈錄 招賢大師偈》。竿頭是竹竿的最頂部,高於竹竿的頂處,就是用來比喻一個人學問和成就即使已達到一定高度,也要繼續努力,不斷求進。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則見於宋.朱熹《答鞏仲至書》:「故聊復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之勢也。」及元.張養浩《折桂令.功名百...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范仲淹燒蚊帳

  節儉是中國傳統美德,在司馬光《資治通鑑 · 梁紀》就有一句名言:「儉約,所以彰其美也。」就是指勤儉節約,可以彰顯一個人的美德的意思。

  北宋名臣范仲淹本是以節儉聞名的,他曾對兒子說過:「我最不願意的,是看着兒女安享父官的富貴俸祿。」

  當年,第二位兒子純仁結婚時,曾請匠人以高貴的綺羅製作蚊帳。范仲淹知道後十分生氣,對兒子訓斥一番:「吾家素清儉,安得亂我家法」,並警告說:「如將羅帳拿來家中,『當火於庭』。」兒子聽後慚愧不已,遂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