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說話奉承為何叫拍馬屁?

編輯︰華思齊

  講到「拍馬屁」,大家可能立即聯想到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等行為,在中國文化中的意思較負面。 其實「拍馬屁」一詞本身並無貶義,它的由來要由3種蒙古人的習慣說起。

  蒙古是遊牧民族,出入多是騎馬。古時蒙古人牽馬遇到朋友,經常都會在對方的馬屁股上拍一下,這個動作對他們來說有如打招,其實表示尊敬。 第二個習慣是,當蒙古人遇上很艱馴服的野馬,也習慣拍拍馬屁股,藉以安撫馬匹,讓牠感到舒服,才會躍身上馬,策馬而去 

  正因為蒙古人愛馬,每當他們碰到屁股結實隆起的馬匹,就知道是駿馬,總禁不住拍拍牠的屁股,稱馬匹有幾靚 

  不過,後來一些人為了巴結權貴,凡是馬匹都爭着拍馬屁恭維稱讚,久而久之為「拍馬屁」添上負面之意,也令這個詞在中國文化中擁有特殊含義。

趣讀中國文化|「搵著數」為何又叫「撈油水」?

趣讀中國文化|爛醉如泥的「泥」 是動物?

趣讀中國文化|古代已經有「紳士」?

趣讀中國文化|鴛鴦竟然是兄弟?!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