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建築|人民大會堂 見證改革開放歷史時刻

撰文︰潘少權

  1979年的7月,人民大會堂重新對公眾開放。自1959年人民大會堂建成後,每星期都會對外開放一、兩天,文革時,人民大會堂被封閉了超過10 人民大會堂可說是中國國家權力中心,既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會議召開地點,又是人大常委會開會和辦公地方;亦是黨和國家舉行政治和外交活動場所,也對外承接會議、宴請和文藝表演場地; 同時見證多個歷史時刻如改革開放、中美建交等。 

人民大會堂13個月建成

  建國後,中共中央希望在北京興建一個大會堂;19588月北戴河會議,決定在北京建設包括萬人大會堂等十項建築工程,並要求在1959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時使用 

  由決定興建至建成只有13個月,時間非常緊迫;北京市政府立刻就選址規劃,確定將大會堂和革命歷史博物館分設於天安門廣場兩側。同時,全國設計人員趕赴北京參與各項建築設計工作 

  延伸閱讀【北京十大建築】建國十周年落成的北京火車站

1979年開始,人民大會堂重新開放予公眾參觀。圖為1981年在大會堂外排隊等候進入的遊客。(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因時間緊迫,大會堂是邊設計邊施工,動工後專家仍就建築外觀等問題討論。其中方案是新古典主義與蘇聯風格的結合,梁啟超之子、當時的著名建築師梁思成等認為古典主義設計,不代表中國民族風格,又不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最後時任總理周恩來舉了「塔」作例子,說塔自印度傳入中國後,已經中國化,成為中國建築一部分。他說應秉持國際主義精神,「古今中外,一切精華,兼容並蓄,皆為我用」 

  周恩來拍板後,便全速建設;195999日,時任國家主席毛澤東到工地視察,時北京市副市長萬里說大會堂仍未命名。經討論,毛澤東決定稱為人民大會堂。9月24日,人民大會堂建成 

  人民大會堂建成後,每周都設有一、兩天對公眾開放。文革期間,人民大會堂被封閉,只舉行大型會議,也是部分中央領導人辦公和接見外賓地方,不再對外開放 

中美建交 人民大會堂設國宴 款待尼克遜

對實現「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遜來訪,周恩來對歡迎宴會的菜譜、菜單設計等大小事務,都親自敲定。圖為尼克遜與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祝酒。就在這晚宴結束7天後,中美雙方共同簽署了震動全球的《中美聯合公報》。(圖片來源:Getty)

  不過,1972221日那一天,所有人都十分忙碌,因為人民大會堂迎來一位稀客,他就是美國總統尼克遜,在中美關係敵對22年後,首次有美國總統來訪。當晚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宴,款待尼克遜一行。正因意義重大,對實現「中美破冰」之旅的尼克遜來訪,周恩來對歡迎宴會的菜譜、菜單設計等大小事務,都親自敲定 

尼克遜夫婦坐在周恩來(中)兩側,他們正欣賞文藝晚會的節目表。(圖片來源:Getty)

  就在這晚宴結束7天後,中美雙方共同簽署了震動全球的《中美聯合公報》,締造了中美建的新局面。 

  文革結束,1979127日晚,中斷了十幾年的首都群眾春節聯歡會,再次在人民大會堂舉行;同年715日,人民大會堂重新對公眾開放 

改革開放 Pavarotti人民大會堂開演唱會

  此後,人民大會堂也「改革開放」,收取參觀門票和開設小賣部,減輕了經費壓力;對外開放國宴服務和場地租賃等。1986,世界殿堂級男高音歌唱家Pavarotti在人民大會堂舉辦個人音樂會,成為首位在人民大會堂演出的外國人,這次商業演出十分成功 

改革開放1986年,意大利男高音巴伐洛堤到北京人民大會堂演出《波西米亞人》,獲得觀眾的熱烈反應。(圖片來源:Getty)

  這個總建築面積比北京故宮全部建築面積還要大,是世界最大的會堂式建築,除了可容納1萬人開會外,還可以同時作為5,000人的餐飲場地。對未曾入內參觀的人來說,在電視上看得最多的應是人民大會堂的迎賓廳,因為國家領導人多在此廳接見外賓。迎賓廳牆上掛了一幅很大的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由著名畫家傅抱石和關山月以毛澤東《沁園春·雪》詞意為題材創作,畫題乃毛澤東所書 

人民大會堂可說是中國國家權力中心,既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政協會議召開地點,又是人大常委會開會和辦公地方。(圖片來源: Getty)

  無論在改革開放前、中美建交時那年那月那夜,雙方祝酒後,周恩來舉着酒杯,向每一位美國官方代表人員敬酒,碰杯聲和談笑聲在人民大會堂迴響⋯⋯今年今月今夜,故園依舊,人面全非,那情也由濃變淡⋯⋯ 

中美關係建立 促中國秉持改革開放之路 

鄧小平與意大利記者的對話

改革開放後 北京填鴨促成中美關係建立

鄧小平與戴卓爾《中英聯合聲明》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