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寒冬下的廬山真面目 認識中國文化蘇軾詩詞

編輯︰豆子

  經常與中國文化掛勾的江西廬山,千巖萬壑,氣象萬千,在嚴寒之下展現如夢似幻的朦朧山景,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時感嘆人類的渺小。蘇軾名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所提及的廬山,正是氣勢如此磅礴的延綿山脈,是一座令人肅穆中國文化名山。

 

寒流中憶起廬山中國文化

  近日寒流來襲,中國多地經歷嚴寒,同時亦帶來了平日罕見的冰雪奇觀。江西省九江市的廬山,三面臨水,長期因水氣蒸發而雲霧迷濛,當面對冷空氣來襲時,這些水氣遇冷凝華,形成了令人讚嘆的霧凇美景,同時教人憶起中國文化宋代文人蘇軾。

蘇軾的中國文化詩詞

  其實在中國文化歷史中,因懷才不遇而寄情山水、吟詩作賦的文人為數不少,但能夠從山水中悟出生活哲學的中國文化文豪,蘇軾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北宋元豐七年,宋神宗恩恤已被貶5年的蘇軾,將他從黃州調遷至更靠近天子腳下的汝州,蘇軾接到詔命後,沒有馬上趕赴汝州就任,他繞了一個大圈,經過九江、廬山、筠州、金陵等多個地區後,再向汝州進發,期間在遊覽廬山時,寫下《題西林壁》一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蘇軾》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江西-九江-廬山1
江西九江的廬山景區在寒冬下換上銀裝,吸引遊客欣賞霧凇美景。(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題西林壁》前兩句寫出了廬山山脈的千變萬化,橫看是延綿不絕的山嶺,側看是巍然矗立的奇峰,意思指隨着觀看者站立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景色也會隨之變化;後兩句指出當身處廬山之中,便無法看清整座廬山的全貌。中國文化詩人蘇軾以此暗喻「當局者迷」。後來,「廬山真面目」在中國文化用語中,被用來比喻事物的真相或原本面目。

中國文化:寄情山水的歷史縮影

  廬山自古一直被認為是中國山水文化的歷史縮影。中國文化歷代多位著名的文人雅士、政治人物都曾於廬山留下重要的痕迹,歷史上歌頌廬山的詩辭歌賦有逾4,000多首,足見廬山對中國文化的深遠影響。無論是喜歡中國文化的文青,或是旅行愛好者,人生中都應該到一次廬山,一窺廬山真面目。

相關標籤

「悲情城市」九份的中國文化根源

地下冰窟奇觀 中國文化毛寺村的脫貧路 與香港人有關?

北京天子「福祿壽」酒店 被評中國最另類建築

1:26

福建霞浦建城1700年 認識縣內3大中國文化產業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