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屋頂農耕 都市下中國 教育新熱點

編輯︰馮淑嫻

  深圳這片經濟特區,不僅是科創的樂土,一切創意創新有關的都可以在這裏實現得到。深圳近年逐漸出現在天台種植的「屋頂農耕」,種植稻米、瓜菜等農作物,附設兒童自然中國 教育中心,舉辦親子農耕活動讓孩子感受農作品的來源和相關知識,在深圳掀起中國 教育新模式;有些還附設有機餐廳,即席採摘有機菜蔬烹調美食,讓孩子親自下廚。這些都令都市農耕變得愈來愈受歡迎,成為都市下中國 教育的新熱點。

天台耕種 孩子學懂中國 教育文化珍惜的美德

  位於寶安區的大型商場壹方城,是全深圳首尸家5G網絡全覆蓋的高級綜合商業城,風格前衛而多名牌商店之外,位於五樓的平台,更有一個突破思維的創意項目,就是種植水稻的有機耕作農地。這個名為「樂只村」的農耕地,是經濟特區深圳一上市公司的城市生態體驗項目,佔地4,500平方米,是一個種植稻米的農耕地。

  農田由一個個的小塊稻田區塊組成,中間鋪建了人行道,假日父母帶同子女到來插秧、澆水,讓孩子感受彎腰插秧苗的莊嫁之苦。到收成時,孩子幫忙收割金黄的稻穗田,然後打穗,體驗到麥子脫殼變成白色稻米的過程,體會「粒粒皆辛苦」,要珍惜食物的中國 教育和傳統文化美德。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
在深圳石屎森林下能有商場天台農場種植農作物,家長紛紛帶孩子去體驗一下莊嫁之苦,是經濟特區的新中國 教育體驗模式。(網上圖片)

      在耕地裏,設置了一些石磨,供孩子嘗試到如何研磨豆漿;旁邊有水池可供捉泥鰍。農地上有生態餐廳,能將成熟的有機耕作農作物即席摘下烹煮成有機美食。園內還有一個地方作科普教育,教導農耕原理、先進除蟲、收割等技術、生態steam課程等等,從根本開始讓孩子了解食物的來源,如何保護大自然、珍惜食品的概念。

嘗試自製豆漿 圈養牲蓄 新中國 教育親子潮流

  這個生態概念近年在中國開始流行,在不同城市都出現屋頂農場,增設兒童科普教室教授農耕知識。深圳在寸金尺土的經濟特區下,農地耕作突破了地上土地的思維,在天空中創意發揮起來,成為中國 教育的新熱點。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
屋頂農場有幾個舊式石磨,小朋友學習自製豆漿。(網上圖片)

  位於龍崗大道新生段佳得寶家居廣場頂樓的「代媽媽屋頂農場」,是「代媽媽」在龍崗區的第二個屋頂農場,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主打親子教育、農耕體驗和有機生活。有無公害蔬菜種植區、親子農耕體驗區,蔬菜還能夠直接配送到家。蔬菜種植有生菜、小白菜、芥菜、馬齒莧等常見蔬菜,園內有多台石磨,供小朋友親自體驗自磨黄豆製作豆漿。田耕旁邊有風車旋轉,教導新中國 教育下孩子的農業科普知識。

  位於深圳龍華區民康路8號倉,有一個自2016年已存在的屋頂農莊,名叫「天空農莊」,算是深圳比較早期的屋頂農場概念。農莊上有菜田可供作親子農地、有學習耕種的農夫耕堂,同樣有自磨豆漿的親子活動。所不同的,是園內有一個動物小農莊,圈養不少動物,如小兔子、羊、豬,還有一片泥地供小朋友挖泥鰍、也有飼養吃奶魚等。農莊有DIY的工作坊,讓小朋友和面粉、打雞蛋自製有機食物,令整個農莊既是農耕之地,也是好玩的地方。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
小朋友在天台農場泥池中捉泥鰍,體驗食物的來源,既好玩又具意識性。(網上圖片)

 

深圳市綠化補貼政策 助屋頂農場發展中國 教育新模式     

  在深圳這個繁華的經濟特區都市,能有一處重返原始食物鏈、了解食物來源的地方,新中國 教育下家長們都十分殷切歡迎。美化都市是近年中國文化的新重點。2019年,深圳市城管局公布《深圳市立體綠化實施辦法》,推行都市綠化計劃塑造新中國文化城市的宜居環境,讓深圳的文化氣息更充分呈現。在《辦法》下,在屋頂、大廈內及牆身進行養護綠化是有經費補貼的:花園式屋頂綠化為每平方米300元人民幣(約357港元),簡單式屋頂綠化為每平方米180元人民幣,其他類型立體綠化為每平方米150元人民幣(約179港元)。立體綠化項目建設的經費補貼以不超過整體綠化成本的40%。

      如此下來,屋頂農場理論上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只要有屋頂或天台平台,就能夠鋪上土壤躬耕作田,種植出來的成果既有綠化的意義,又可以作為有機食物,對小朋友來說真是學習的好地方,無怪成為人煙稠密都市下新中國 教育的熱點了。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踏入農曆八月,又是華人最具節日氣氛的中秋節。提起這個節日,我們除了會想起食月餅、玩燈籠外,大家又知不知道在老一輩之間流行一些中秋傳統節日的習俗或禁忌?其中一項就是「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想必大家都會有個疑問,就是為何一個講究團圓的節日,偏偏男性和女性各自都有不能參與的活動?先說「男不拜月」,原來在古代民間,月亮多數用來形容女子,屬於陰柔的代表,是故象徵陽剛以及正氣的男子自然就不適合祭拜月亮了。

  與之相應的「女不祭灶」亦是同樣道理,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是小年,每家每戶都會祭拜灶王爺...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速度-深圳網上辦年貨cover

首次網上辦年貨 深圳突破春運限制 盡顯中國經濟創新多元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速度-深圳共享單車cover

定點還車技術展示中國科技 深圳共享單車新景象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速度-深圳5Gcover

深圳5G發展 警務 醫療 政務三大應用展示中國科技  

2:20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深圳速度-足球小子何億義cover

中國運動小子無懼絕症 愛深圳經濟特區對殘疾人包容有愛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1:57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深圳速度-南澳蛋家漁民舞火龍cover

春節|深圳南澳蜑民「一天龍」列非遺 一天紮成龍背後有段「古」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