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8/01/2023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一個很大的設計亮點,就是「中軸線」結構,這原來是呼應北京故宮的「中軸線」概念,這是紫禁城建築的最大特色之一。那甚麼是「中軸線」呢?
位於北京中軸線的紫禁城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有一個特別的設計:位於不同樓層的三個中庭空間,縱向層層遞進,構成一條「向上的中軸」,引領大家由下而上,探索、參觀。這個設計其實是呼應北京故宮的「中軸線」概念。
延伸閱讀:香港故宮怎樣延續「中軸線」概念?
「中軸線」有甚麼特別意義呢?
首先看看紫禁城的位置,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北延伸,在清朝串聯起四重城闕,依次是外城、內城、皇城、紫禁城。紫禁城位於北京城的中心,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體現古代帝王居天下之中、唯我獨尊的地位。
延伸閱讀:北京「中軸線」計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甚麼是「左祖右社」、「前朝後寢」?
再來看看紫禁城的布局,主要建築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左右對稱,前後分區,所謂「左祖右社」,「前朝後寢」,是嚴格按照古代禮儀制度而進行規劃的。
「左祖右社」出自儒家禮儀經典《周禮》,指紫禁城外的兩座重要建築:左前方的太廟,是祭祖的場所;右前方則是社稷壇,社稷指土地、糧食,這被視為立國之本,祭祀社稷即是祈願五穀豐登。
「前朝後寢」則體現出內外有別,前半部分是辦公區域,是處理政務,舉行典禮的地方,即外朝;後半部分是生活區域,即內廷(寝)。
紫禁城布局:禮儀之邦的縮影
外朝主要建築是「前三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宮殿坐落在8米多高的土字形台基上,象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三殿之首的太和殿,位於紫禁城的中心,亦是北京城的中心,是現存等級最高的古建築,凸顯出皇權的至高無上。
內廷是皇帝、后妃生活、遊玩、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後三宫」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養心殿、慈寧宮、御花園等建築都位於內廷區域。
左祖右社,前朝後寢,是古代禮儀制度的縮影。禮制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國「禮儀之邦」的風采,從紫禁城建築就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