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2月14日

武夷山首次捕獲「角怪」

  1979年12月14日,福建省崇安縣武夷山區首次捕獲了一隻長有三個角的雄性「角怪」。這是5種中國髭蟾中的一個品種,在武夷山尚屬首次發現。

  「角怪」是兩棲類動物,武夷山發現的「角怪」學名叫做「崇安髭蟾」(Vibrissaphora liui),別名中國角怪、鬍子蛙、崇安髭蟾、坑鵝、雷公角怪,分布於福建、浙江、江西,貴州梵淨山,是中國特有的珍稀蟾類。崇安髭蟾體長約68至90毫米,頭寬大於頭長並呈扁平狀,吻寬圓,吻棱明顯,身體上遍布許多不規則的黑細斑。

  「角怪」上唇緣每側有1枚雄性黑色錐狀刺,而雌性的相應部位為橘紅點,牠們的瞳孔呈縱置狀,並且會隨着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擴大,眼睛的鞏膜上半邊呈黃綠色,下半邊呈藍紫色,多棲息於海拔800至100米林木繁茂的溪流及其附近。由於「角怪」長相奇特,科研部門皆認為這種兩棲類動物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

  除了外形長得奇特之外,「角怪」的生活習性亦很「怪」。牠們生活在高山峽谷和小溪邊的狹窄石洞裏,平時很少露面,只有在別的蛙類開始冬眠時,牠們才出來到溪邊活動。求偶時牠們會發出一種像是鵝鳴的叫聲,以吸引對象。「角怪」的成長周期很慢,牠們產的卵要在寒冬的溪水裏待一個月,才能變成小蝌蚪,其後再經兩個冬天,小蝌蚪方能變成小「角怪」。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北斗三號

2019年12月16日

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國女子足球隊

1983年12月15日

中國女子足球隊成立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抗戰史料陳列館

2006年12月13日

南京首家民間抗戰史料陳列館開放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南水北調

2014年12月12日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