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3/05/2023
1954年5月13日,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官廳水庫」竣工啟用。
「官廳水庫」由中國電建建設,佔地23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達22億立方米,庫區由永定河庫區和媯水河庫區組成,橫跨河北省懷來和北京延慶兩縣。
興建「官廳水庫」是根治永定河及其流域開發的大型控制性工程,汛期能減少上游下瀉的洪峰,起到攔截大量泥沙的作用,在防洪、發電、灌溉、洪水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亦為北京地區提供了比較穩定的水源。
永定河,歷史上曾名無定河,是海河水系中最大的一條河流。永定河的洪水氾濫曾給北京和天津帶來不少困擾和災難。
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央人民政府就把根治永定河列入了重要議程。1951年10月經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永定河官廳水庫正式開工,當局投入了4萬多人力到水庫的建設之中,僅僅用了兩年半時間就已經建好竣工。
官廳水庫的建成徹底地解決了永定河的水患問題,為京津及下游地區築起了阻擋洪水威脅的重要屏障,所保護的對象及範圍包括首都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京山、京廣、京九等重要鐵路幹線、以及京津塘、京石等重要高速公路。因此在中國水利工程史上,官廳水庫的竣工有着重要的意義。
除了防洪之外,官廳水庫能供應北京等城市用水和提供大量水產,還灌溉了北京東南郊兩萬多公頃的農田,奈何水庫於上世紀70年代初受到了流域內工廠排污的污染。為此,國務院成立了官廳水庫水源保護領導小組,自1973年開始對上游污染源進行治理,使得水質基本達到了飲用水標準。
隨後的多年間,官廳庫區周邊累計建成了近萬畝庫濱生態防護系統,形成喬、灌、草結合的立體保護帶,起到截流淨化地表徑流、削減入庫泥沙,緩解面源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直到2007年,隨着水質的改善,官廳水庫重新恢復了首都飲用水源地的功能,成為了北京的備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