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3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

  1949年4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海軍在江蘇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泰州亦因此被譽為「水兵母親城」。自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序列中便多了「人民海軍」這個新軍種。

  1949年正值淮海、平津戰役勝利結束,解放軍百萬大軍即將渡江南下,全國政治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當時很多國民黨海軍部隊接連起義。

  同年3月4日,國民黨「重慶號」巡洋艦艦長鄧兆祥在起義後率部抵達葫蘆島港。同年24日,進軍北平途中的毛澤東與朱德總司令聯名向起義的「重慶號」巡洋艦官兵發送了嘉勉電報,同時他們果斷決定要立即組建海軍,並以軍委的名義下令,把組建海軍的任務交給了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

  1949年3月下旬,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軍委員陳毅出席完在蚌埠孫家圩鎮召開的渡江作戰會議後,便向原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張愛萍轉達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決定:由第三野戰軍組建海軍,張愛萍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陳毅指:「如果有了海軍,這次渡江戰役的準備時間就不會這麼長。」同時又表示:「以後要解放沿海島嶼,也要有我們自己的海軍才行。」

  1949年4月4日,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參謀長張震奉中央軍委命令,到達江蘇省泰縣白馬廟鄉,建立渡江戰役指揮部,接受國民黨起義投誠艦艇,組建一支保衛沿海沿江的海軍部隊。1949年4月23日,在張愛萍牽頭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正式在泰州白馬廟成立,當時包括張愛萍在內,只有5名幹部和8名戰士,區區13個人見證了第一支人民海軍的誕生。

  在人民海軍組建初時,成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是從解放軍陸軍選調而來,這些人雖然驍勇善戰亦刻苦耐勞,但是文化水平偏低,並不懂相關知識和技術;二是自改編的國民黨海軍,他們能夠在技術方面發揮特長,但要建設新中國海軍,人手還需要更多。

  為此,張愛萍在《大公報》上發了「招賢榜」,當中提及成立國民黨海軍人員辦事處,只要決心服務人民海軍者,均可前往報名,量才錄用。上海、青島、福州、廣州、廈門等地均設立辦事處,虛位待賢。

  「招賢榜」發出後短短數月,報名登記者已達1,100餘人,當包括曾經是國民黨海軍元老曾以鼎等人。人有了,加上接收而來的國民黨船艦,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逐漸成形。

  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如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的實力已然相當堅強。

  自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海軍更是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短短5年間,公開報道所知的已經有70多艘戰艦下水入列,當中包括國產航母、055型萬噸驅逐艦、新型核潛艇等尖端軍備,標誌着中國海軍戰略轉型的新起點。

國家天文台

2001年4月25日

國家天文台成立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邊境裁軍協定

1997年4月24日

中俄哈吉塔五國簽署邊境裁軍協定

百名紅通

2015年4月22日

「百名紅通人員」名單公布

死刑

1993年4月21日

香港廢除死刑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