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元宵節埔寨火龍 流傳280年的中國文化習俗

編輯︰豆子

  中秋節大坑舞火龍活動,對香港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原來在中國文化歷史中,還有許多地區也有舞火龍的傳統習俗,其中廣東豐順縣的元宵節埔寨火龍中國文化傳統,至今已流傳280年,更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廣東-舞火龍-元宵節-1
豐順縣的元宵節埔寨火龍,經常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往挑戰自我。(圖片來源:aldenyauvisual@Instagram)

源自清朝的中國文化習俗

  舞火龍又稱龍舞、耍龍、舞龍燈、燒火龍,是中國文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民間舞蹈,會隨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有截然不同的舞龍風格。根據史書記載,早在清乾隆六年(公元1740年),廣東埔寨鎮就有舞火龍表演的中國文化習俗。

  每逢中國文化元宵節,為慶祝豐收、迎接新歲,以及祈求風調雨順,歲歲平安,埔寨民眾都會自費購買火藥製作火龍,於當地一個名為龍身崬的地方舉行中國文化火龍煙花晚會。

元宵火龍引圍觀 感受中國文化傳統

  元宵節晚上,先是響起三聲銃炮,緊接鑼鼓聲起、火花四射,隨後喜砲隊、鼓樂隊等引出「火龍」,由當地德高望重的老前輩點燃後,數十名赤膊的壯漢便在繡球的引導下繞場舞動。

  龍眼金光閃閃,龍身在火海中翻騰飛舞,伴隨着歡樂的禮炮聲、喝彩聲,場面熱鬧而壯觀。高舉「火龍」的壯漢們則光着肩膀,任由火花灑在身上。中國文化埔寨火龍活動經常吸引數以萬計民眾或旅客前往觀賞。

 

阿嬤

   不同地方對女性的稱謂可謂五花八門,除了北方人稱「婆婆」相等於南方的「家婆」外,「阿嬤」現代多被指為祖母/外婆,但舊社會則是其他含義。

  「嬤」(音:mo)這個詞在舊社會專指乳娘/乳母。末代皇帝溥儀年幼時被帶入宮中當皇帝時,其乳娘同行,他跟乳娘的感情很深,稱之為「二嬤」。

  然而,現代人則將「阿嬤」視作祖母或外祖母。在閩南語、客家話、潮州話、粵語等方言中,「阿嬤」表示祖母或外祖母的意思。福州話、閩東話、閩北語則通常表示祖母。

  日...

上海武康大樓 匈牙利建築師設計的中國文化建築

2021-03-04

九天樓蘊藏的中國文化 迷倒「詩仙」李白的成都風景

2021-03-02

平溪天燈節百年傳統 慶祝中國文化特色元宵節

2021-02-25
1:31

哈爾濱車站與聖伊維爾教堂的百年歷史 見證中國文化發展

2021-02-18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 _xXmikuXx_
    發表於 2022-11-23 2:50 PM
  • #5
  • 我真的很想能現場觀看舞火龍。^-^

  • 3 1
  • Marcus_LKN
    發表於 2021-10-07 8:28 PM
  • #1
  • 看完文章後,我真的很想能現場觀看舞火龍。

  • 12 0
1
山西應縣木塔守塔貓

今日風景|上班期間「胖揍」同事?山西守塔貓「萌態百出」

2025-02-08
甘肅古城

今日風景|龜形?八角形? 這些神秘的「東方古堡」你見過嗎?

2024-04-30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