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国文化|冬至为何“大过年”?

编辑︰纪小婷

  在中国文化中,冬至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也是仅次于农历新年的重要节日。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团聚“做冬”,有些地方还要祭祀拜祖,坊间甚至有“冬至大过年”的讲法。 冬至为何如此重要? 

  中国古代有“二十四节气”,冬至是第22个节气,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2020年为12月21日)。对于北半球地区来讲,也是全年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日照时间将逐步变长。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阳气回升,天地之间阳气开始逐渐变强,下一年的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早在周秦时期,冬至就是岁首,也可以算作是古代的新年。直到汉代,人们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此时,冬至又称冬节,官员在这一天要举行祝贺仪式贺冬,并例行放假。宋朝以后,冬至又成为祭祀祖宗的日子。 

  时至今日,冬至已经不再是岁首,许多盛大的庆祝仪式也逐渐式微。但全家团聚、一起吃团圆饭的传统依然保留下来。 

相关标签

阿嬷

   不同地方对女性的称谓可谓五花八门,除了北方人称“婆婆”相等于南方的“家婆”外,“阿嬷”现代多被指为祖母/外婆,但旧社会则是其他含义。

  “嬷”(音:mo)这个词在旧社会专指乳娘/乳母。末代皇帝溥仪年幼时被带入宫中当皇帝时,其乳娘同行,他跟乳娘的感情很深,称之为“二嬷”。

  然而,现代人则将“阿嬷”视作祖母或外祖母。在闽南语、客家话、潮州话、粤语等方言中,“阿嬷”表示祖母或外祖母的意思。福州话、闽东话、闽北语则通常表示祖母。

  日...

光棍

  “光棍”这用语,对香港人而言一点都不陌生,人人都知道就是“单身一族”的意思。原来这个词汇早在元朝已有,最初泛指流氓、无赖,什么呢?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这谚语中的“光棍佬”,便是骗子的意思。古时民间一直称无赖、流氓一类人物为“光棍”。在《元曲选·杀狗劝夫》楔子中有:“却信着这两个光棍,搬坏了俺一家儿也。”明清两代,“光棍”成为官方对流氓的通称,《大清律》中则有“光棍例”,用来处置流氓罪。

  “光棍”代指单身的用法,最早也...

当代中国-中国文化-24节气传承

二十四节气承载中国文化 活化传承不容忽视

当代中国-中国文化-冬至-香港_x1.jpg

冬至饮食中国文化:杭州人吃年糕 宁夏人吃“头脑”?

1:58

青年建筑师:保育明代建筑 留住中国文化

百年老店承传香港文化 “万顺昌”放胆尝试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