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7/11/2023
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一座座“竹叶宾馆”拔地而起。
说是“宾馆”,但实际上不会招待旅客,它们是国家基础建设主力军“基建工程兵”的宿舍,他们是深圳的第一代“拓荒牛”。
改革开放|基建工程兵南下 全力以赴深圳特区建设
国家在1970年代末推动改革开放,深圳作为“试验区”,是第一个经济特区。
小渔村一夜之间成为了经济特区,但突如其来的头衔,无法立即改变其贫瘠的基础,当时深圳全市只有一间建筑公司、两个工程师。
1979年9月,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近2,000人组成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基建工程兵建设特区的帷幕。
基建工程兵由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为“劳武结合,能攻能战,以工为主”的新型兵种,主要是以军队的组织形式进行建设任务,为国家的大型基础建设及国防建设作出贡献。
1979年至1983年期间,国家共调拨近2万名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
改革开放|基建工程兵就地取材 简易竹棚雅称“竹叶宾馆”
现时深圳市中心区域福田区,有一个地方名叫“竹子林”。竹子林以前叫黄牛垅,原本无人居住,在1980年代时是基建工程兵们的基地。
黄牛垅是个小山坡,坡上长有大片野竹。基建工程兵为解决住宿问题,就地取材,用竹子搭建一排排简易竹棚。
竹棚的生活非常艰苦,经常有蛇虫鼠蚁出没。由于当时深圳有个非常出名的宾馆叫做“竹园宾馆”,苦中作乐的基建工程兵就称竹棚为“竹叶宾馆”。
艰辛的生活没有打败基建工程兵,他们义无反顾地当上了深圳第一代的“拓荒牛”。
改革开放|“拓荒牛”基建工程兵 奠定深圳基础
在1980年代,深圳四分之一的高楼大厦都是由基建工程兵承建,包括有深圳第一幢高楼深圳电子大厦、深圳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还有福田中心区、盐田港码头、北环大道、滨河大道、深圳体育场、医院等大量基础公共设施。
到了1983年9月,为加强深圳的基建力量、加快建设步伐,基建工程兵集体转业,改编为市属建筑施工企业的职工。除了组成10间建设公司及一间医院之外,还有8,000多名干部、职工被分派到各行各业。
例如1990年前的深圳公安交警,就有1,000多人是由基建工程兵转业,占总数多达三分之二。
事过景迁,竹子已经消失,只留下地名竹子林,“竹叶宾馆”原址也变成了高楼林立的繁华闹市。唯一不变,是基建工程兵曾经与深圳同呼吸、共患难的年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