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8/09/2022
九九重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习俗糅合了多种民俗文化,包括祭祖、登高、赏秋、戴茱萸、食糕饼等等,传承至今又增加了「敬老」的意义。古今重阳节活动有什么变化?这些重阳习俗背后,又有甚么文化內涵呢?
重阳习俗|祭祖祈福
重阳节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在古代是「阳数」,因此九月初九被称为「重阳」。最早的重阳习俗,源於上古时期的天象崇拜,人们在秋天收获之际,祭天、祭祖,祈求丰收。
在陕西北部,秋收仍是重阳习俗之一,当地还有「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的民谣。重阳节当日,人们白天收割庄稼,晚上登山游玩,在头上插戴菊花,辟邪祈福。江西婺源等南方山区,则保留了九月九日晒秋的习俗。
重阳习俗|登高赏秋
汉朝时,重阳习俗普及到全国,糅合了各地民俗文化;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活动更为丰富。
重阳节秋高气爽,登高、赏秋,也是历史悠久的习俗,相传最早始於东汉,源於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因此重阳节又有「登高节」之称。
历朝历代,留下许多关於重阳登高的名作,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习俗|插茱萸、戴菊花
插茱萸、戴菊花,是另一个特別的重阳习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古代的茱萸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小灌木,果实是暗紫红色,气味浓烈,可以入药。
古人在重阳日佩戴茱萸和菊花,希望可以避难消灾、吉祥临门。
重阳习俗|菊花酒和重阳糕
中国的传统节日,少不了应节美食。重阳节就有饮菊花酒、吃重阳糕的习俗。
菊花酒被认为有养生功效,可以延年益寿,消灾祈福。重阳糕並非特指哪一种糕饼,各地都有不同的重阳糕,大多以面粉、红枣、栗子、豆沙等制成,口感松软。「糕」谐音「高」,寓意步步高升,也与重阳「登高」的风俗对应。
延伸阅读:重阳美食承载中国人的孝与爱
在广东等南方地区,重阳节还有放风箏的习俗,人们认为可以令晦气远远飞走。
重阳习俗|敬老节
传承到现代,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敬老。
古代重阳节,有祈求长寿的传统,也有敬老活动,但並不是最重要的习俗。
1989年,中国將重阳节定义为「老人节」;2012年,全国人大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確立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登高赏秋、感恩敬老就成为当今最主要的重阳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