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2-04
最近(编按:2023年底),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Moodys)断言,中国经济将大幅放缓,据称这与中国存在爆发重大金融危机的风险有关——穆迪近来(编按:2023年12月)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
很遗憾,对穆迪来说,为了证明其立场的合理性,它不得不做出事实陈述,使其判断的可信度经得起检验。
罗思义:穆迪预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 缺乏数据支持
它在声明中是这样表述的:“穆迪预计,中国2024年和2025年GDP年增长率为4.0%,2026年至2030年平均增速为3.8%,包括人口结构疲软在内的结构性因素将导致2030年潜在增长率降至3.5%左右。”由于这是一个明确而具体的预测,恰好可以被用事实来证明其是否经得起检验。
穆迪的预测显然与中国政府在2035实现GDP总量较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相矛盾。如果穆迪的预测属实,中国政府将无力偿还债务,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重大金融危机,这将大大减缓中国经济发展速度。
但事实真会如此吗?这样的预测可信吗?
要评估这一点,在分析穆迪的其他错误之前,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像穆迪这样的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规则是什么。然后再看其评定的对象——中国政府及其债务是否满足达到这一级别所需要达成的商业条款。关于债务,这意味著债务将在规定时间内全额还清,并符合签订合同时商定的条件。
要评估中国政府的偿债能力,就要考虑其财政状况。先从提供国际支付服务的可能性开始,在撰写本文时,中国外汇储备为3.2万亿美元,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排名第二的日本外汇储备为1.3万亿美元,印度为0.6万亿美元(见图3)。
相比之下,被穆迪授予最高评级AAA的德国只有0.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延伸阅读:罗思义:西方存在“唱衰中国”产业链

罗思义:中国外汇储备 国内储蓄 远超其他经济体
有了这些外汇储备,中国政府在偿还任何外债方面都没有任何问题——中国政府的任何债权人都可以在规定的日期,按照商定的条款得到全额还款。
中国的外汇储备也没有任何重大的竞争性下行压力——2023年前9个月,中国经常账户顺差为2,090亿美元。
从国内来看,除了这些外汇储备之外,中国的国内储蓄总额(资本形成总额)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如图4所示,中国历年资本形成总额甚至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2022年中国储蓄总额为8.4万亿美元,是美国(3.7万亿美元)的两倍多。中国的资本形成总额超过美国加上欧元区(4.4万亿美元)的总和。

总之,中国的国内外资本和金融资源都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
无论是从定性还是定量的角度,即使被视为中国的批评者的马丁·沃尔夫也指出:“危险不在于一场重大金融危机”,因为除了上述几点之外,“中国是一个债权国,其债务绝大多数以本国货币计,其政府拥有所有重要的银行”。因此,穆迪没有拿出任何严谨的证据表明,将出现一场能够像其预测的那样减缓中国经济增速的重大金融危机。 (八之二)
(转载自观察者网,作者为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