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2-11
让我们再来看穆迪列出的其他关于中国经济即将大幅放缓的原因──它显然必须为其论断作出相应的解释。除了(不存在的)重大金融危机的威胁之外,穆迪提到的另一个因素──人口变化(人口统计)──也说不通,因为任何看过这些数据的人从算术的角度都很容易发现这一点。
这是因为,与那些事实上毫无根据的说法相反,劳动力投入增加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穆迪的这一虚假命题,在中国被称为“未富先老”,值得在此进行详细分析。
罗思义:人口增长与劳动力投入 对中国GDP影响轻微
要想清楚地瞭解量化的实际情况,首先要进行一个基本的粗略计算。如图5所示,从1978年到2022年,中国GDP增长4380%,而人口增长48%。1978年至2022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9.0%,而中国人口年均增速为0.9%。总之,8.1%的GDP年均增长,即90%的GDP总增长,不是人口增长的结果。

据联合国估计,2022年至203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以每年0.4%的速度下降。即使不采取相应措施,这显然也不会发生穆迪预测的GDP增长每年下降1.5%──从2023年的5.0%降至2030年的3.5%。
但事实上,很明显,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国政府将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抵销措施。
最直接的是,中国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之一,男性为60岁,女性干部为55岁,女性工人为50岁。这是因为这些年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确定的──1949年,中国预期寿命不到50岁,而现在已经超过78岁。
正如政府所暗示的那样,这一退休年龄势必会提高──这项措施将会提高整个经济体的劳动工时。
延伸阅读:罗思义:西方存在“唱衰中国”产业链
罗思义:教育提升劳动力价值 抵销工时下降对GDP影响
接下来,我们从基本参数转向更精确的覈算,其中不仅需要分析人口变化(用专业术语来说是劳动工时)导致的总工时/小时下降,而且需要分析教育、培训等(用专业术语来说是劳动力质量)导致的劳动力价值提升。
以劳动工时为例,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的详细增长覈算研究表明,自1978年中国启动经济改革以来的整个时期,1.0%的中国GDP年均增长是由于劳动力投入增加。但是,如图6所示,由于中国1978-2022年的GDP年均增速为9.0%,这意味着11%的中国GDP增长源于劳动力投入增加,89%源于其他原因。

近10年来,中国年度工时下降导致的对GDP增长贡献率年均下降0.26%,几乎完全被高等教育、技能等导致的劳动力价值提升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增长0.24%所抵销。因此,在过去1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有0.02%的微小下降压力是由于劳动力投入下降──基本上为零(见图7)。

罗思义:穆迪缺乏对中国经济悲观预测的具体证据
因此,上述数据表明,几乎所有的中国GDP增长均源于资本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TFP)提高,只有比率极低的中国GDP源于劳动力投入(见图8)。从2013-2022年的过去10年中,如果把小数点后的数字四舍五入取整,即89%的中国GDP增长源于资本投入,12%源于全要素生产率,0%源于劳动力投入。由于劳动力投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如此之小,因此劳动力投入没有增长或者可能略有萎缩,这一事实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其增长放缓幅度与穆迪所声称的相去甚远。

概括来说,正如马丁·沃尔夫所指出的,即使中国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如果人均产出增长足够快,人均GDP增长仍然可能相当快。”此外,他还就当前问题指出:“请注意,中国现在的问题是青年失业率较高……这表明对劳动力需求太少,而不是那些可怕的劳动力短缺。”
鉴于劳动力投入变化在中国GDP增长中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如果中国经济要像穆迪预测的那样放缓,那么这一定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投资、生产率或资本效率大幅下降。
而在这些因素上,穆迪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证明其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
延伸阅读:罗思义:散播2024年“中国见顶论”的人 应为自己感到羞耻
罗思义:穆迪劣迹多 2010年千亿美元AAA级证券变“垃圾”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穆迪在评级不准确方面劣迹斑斑。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前,它将基于“非优质”抵押贷款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债务抵押债券(CDO)给予“投资级”评级。
正如彭博社所指出的,包括AAA在内的最高评级被授予了债务池,其中包括截至2007年向信用不良和无记录收入的购房者提供的超过3万亿美元的贷款。但是,到2010年,价值数千亿美元的这些AAA级证券被降级为“垃圾”级别,资产减记和损失超过5万亿美元。这大大加剧了金融危机和随后的经济衰退。
总之,如果真如穆迪声称的那样中国经济将大幅放缓,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来说都是大事,但穆迪的这一判断不仅态度完全不严谨,数据也未量化。 (八之三)
(转载自观察者网,作者为前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高志凯:美国妄想改变一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