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1-29
屠呦呦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她从古典中医文献中找到线索,研发出对抗疟疾的青蒿素,拯救千万人的性命,改变了世界。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海外,也没有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有着什么的故事?
屠呦呦出身名门望族 名字取自《诗经》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名门望族。她名字取自《诗经》里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当中的“苹”,就是蒿草。或许从那一刻起,屠呦呦已注定与草药有不解之缘。
屠呦呦从小接受良好教育。16岁时,她染上肺结核,被迫暂缓学业两年,而这段经历也萌起了屠呦呦对医药学的兴趣。她的脑中闪起了一个想法:“医药学的作用很神奇,如果我学会了,不仅可以让自己远离病痛,还可以救助更多人。”

不过屠呦呦和很多科学家不同,她中学阶段并非学霸。她入读的效实中学至今保留着一份成绩单,该校一位老师说,从成绩单看来,屠呦呦的学习不是非常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所以她后来能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还是有点“爆冷”。
屠呦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中药研究所工作,并接受了两年半中医培训。该研究所1969年接下了“523项目”任务,展开中草药抗疟疾的研发;当时正值文革,很多老专家“靠边站”,有中西医背景、科研功力扎实的屠呦呦遂被委以重任,担任组长,开始一生对抗疟的研究。
屠呦呦寻找青蒿素道路一波三折
其实当时已经有“氯喹”等治疗疟疾的药物,但因为疟原虫出现抗药性,令药物失效,东南亚多地疫情失控,正处于战火中的越南情况尤为惨烈,战争双方因疟疾造成的伤亡人数,竟然超过了战斗伤亡人数。
为此,时任北越领导人胡志明向中国提出请求,希望中国施援,找出对付抗药性疟疾的方法。中国领导人答应请求,决定全展开相关研究;由于项目始于1967年5月23日,所以就称为“523项目”。
延伸阅读:屠呦呦:此生执着青蒿素

接下重任,屠呦呦和团队查阅大量古代医学典籍,又寻访民间药方,终于筛选出200多种中药,并从中锁定了青蒿。
虽然青蒿很快被确定下来,但由于初时团队利以水煎或乙醇来提取青蒿素,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如何取得突破?屠呦呦决定“重新埋下头去,看医书”;为了工作有突破,她只能牺牲家庭。
1971年的一天,屠呦呦读到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当中有“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句语,大意是把青蒿用水浸泡,再榨汁服用。
她突然醒悟到,或许是青蒿中的成分不耐高温,影响药效。于她和团队决定调整方案,以低沸点的乙醚来提最青蒿素。
为验证药物安全 屠呦呦冒险亲自试药
那时研究条件简陋,团队只能以7口老百姓用的水缸来盛载乙醚做实验;没有通风系统,也没防护设备,化学品发出刺鼻的气味令人头晕眼花,有人出现流鼻血、皮肤过敏,而屠呦呦更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大家为了工作,已顾不得许多。
几经努力,团队付出终于有了回报,“那时药厂都停工,只能用土办法。我们把青蒿买来先泡,然后把叶子包起来用乙醚泡,直到第191次实验,才真正发现了有效成分。”屠呦呦说。
191次实验提取的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此后青蒿素展开临床试验,为了验证药物安全无忧,屠呦呦决定亲自试药,“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
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在医院监控下,进行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副作用。
此后青蒿素经过多年反复试验和临床试用,屠呦呦的团队在1977年发表论文,首次向全球报告了青蒿素这一重大原创成果。1986年10月,青蒿素获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开始在各地大规模推广。
至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在全球推广。该组织《疟疾实况报道》称,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
屠呦呦: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礼物
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以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
2011年,为抗疟默默耕耘了40多年的屠呦呦,得到了世界的肯定。那一年她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到了2015年10月,她更获颁诺贝尔医学奖,成为首位拿下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

她又说:“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还有我的团队,还有全国的同志们。”“这是属于中医药集体发掘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另外,说起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很多人还会记得当时曾掀起一阵“三无科学家”的争议。“三无”指的是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海外,也不是中国科学院的院士,与其他著名科学家的背景很不同。特别是最后的一点,有人就奇怪为什么屠呦呦能得到世界最顶尖奖项,却连国内的院士都没评上呢?
诚然,“三无”有着历史背景和其他原因,三言两言难以说得清楚。但重要是,屠呦呦对这些“虚名”毫不在乎,她竞竞业业,继续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继续对抗疟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研究。而且,“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能获得诺贝尔奖,绝对是一个励志的故事。
2025年4月,屠呦呦获美国国家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