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閰羅王」歇後語 一定與鬼有關?

  中國人最忌諱談死,與閰羅王有關的歇後語,是不是也大都與「死」有關?不是呢。

  倒是由「死亡」帶出來的幽默話語,聽到會令人會心微笑的,這裏介紹兩個「閰羅王」有關的歇後語。

  「閰羅王探病」,你會聯想到甚麼?

  常聽到有人臨終前,會看到「牛鬼蛇神」帶他們走,也聽說過「閰羅王報到」。

  所以,當病人聽到閰羅王來了,便覺得自己已無藥可救很就便會死去。

  於是,就有「閰羅王探病——問你死未」這個歇後語了,這個用法引申到生仔,意思是當到了一個非常惡劣的環境,看你還可以怎應對?!

  至於「閰羅王嫁女」你又會聯想到甚麼?

  陰曹地府中的全都是各式各樣的鬼,閰羅王的女兒要出嫁,當然只能嫁給鬼了。

  所以,歇後語就是「閰羅王嫁女—搵鬼要」了,到了現在的意思,就用來形容一些不好的貨物,很難找到買家,只能看看有誰勉強接收了。

  當然,這兩句都是幽默話語,用廣東話的語境來幽別人一默而已。

  延伸閱讀:番鬼佬月餅的下一句是甚麼? 

 

小龍女:我想要過過過兒過過的日子

  愛看金庸小說的話,想必看過《神雕俠侶》,當中小龍女和過兒(楊過)的愛情故事真是可歌可泣。但原來小說當中,有一句景點說話,一直都是大家思考的重點。

  小說中,小龍女說了經典一句話:我想過過過兒過過的日子。

  這句話曾在網絡上爆紅,大家都在七嘴八舌地猜想當中意思。你又能讀懂嗎?

  貼士:這關乎詞性的問題。

  答案:第一、二個「過」字是動詞,第三個是名詞,第四、五個都是動詞。

  全句意思是:小龍女想要過過(體驗)過兒(楊過)過過(經歷過)的生活。...

「成吉思汗打仔」結果怎樣?

  眾所周知,成吉思汗是蒙古的開國君主,當他回歸家庭,打罵教訓自己的兒子時,會怎樣呢? 

  成吉思汗是大漠的「大汗」,他的兒子當然是「小汗」了,大汗打小汗,粵語就是「大汗耷細汗」了。

  「大汗耷細汗」就是形象化地形容天氣太熱,整個人都被汗水沾滿了。

  漸漸地,當形容天氣炎熱汗流浹背的情景時,就會說:「成吉思汗打仔——大汗耷(音搭)細汗」了。

  延伸閱讀:「蠶蟲師爺」會吐絲?!  

 

 

「爛衫爛褲莫亂丟」是何解?

  歇後語之所以歷久常新,是因為它反映了一個地區的風土人情,以及社會變遷,聽懂的話常會令人會心微笑。   廣東話歇後語如是,客家話的歇後語也是一樣,其中有一句「爛衫爛褲莫亂丟」,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客家話中「爛衫爛褲莫亂丟」背後是什麼意思呢?

  昔日社會生活艱難,爛衫爛褲雖然破舊,修補過後還是可以穿着的,又不至於囊中羞澀的時候沒有衣服可穿。

  所以,客家人就有「爛衫爛褲莫亂丟——留來日後好遮羞」的說法了。

  是不是很形象化地反映昔日人民生活的生活狀況?

  延伸閱讀:泥菩薩過江 自身難保  ...

「無牙婆穿針」是怎樣的情景?

  上世紀的時候,社會比較窮困,一般家庭,母親負責縫縫補補是家常事。因為習慣,以往做縫紉穿針後,習慣會用口咬斷線頭,不像現代人用剪刀去剪線頭,成為了以往的集體回憶。

  不過,想像一下:若沒有牙的老婆婆,如何能夠用口咬斷針線?

  答案當然是咬不斷了。咬不斷,就是「唔咬線」了。

  「唔咬線」,是粵劇界的用語,特別指那些粵劇的演唱者「走音、跑調」、「唔食線」、音準不對等。

  所以,當指別人唱歌「走音」時,就會說「無牙婆穿針——唔咬線」了。

  延伸閱讀:「三姑六婆」指...

相關標籤

「欺山莫欺水」下一句鮮為人知?  

  每逢有關行山客在水塘或者石澗遭遇意外的新聞,總能聽到一句「欺山莫欺水」的說話,到底為何水會比山更危險呢?

  所謂的「欺山莫欺水」表面意思看就是欺負山也不要欺負水。

  但為甚麼要這樣說呢? 其實這句話真正的意思是,山在明處,看得見摸得着,我們只要多加小心,謹慎行事,這些潛在的危險都能比較容易避開。

  水則不一樣,很多水域深不見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再強大堅硬的東西在水面前甚麼都不是,一旦出現事故,連躲藏...

「阿崩」的歇後語有幾多?

  猜一猜:如果有人有生理缺陷,例如天生崩口、崩牙,他吹起簫來,會有甚麼效果?答案就是口會漏風,一定未如理想了。

  於是,就有「阿崩吹簫,嘥聲壞氣」的歇後語,形容人白費功夫,最終沒有結果。

  不過,也有人說歇後語是「阿崩吹簫,離晒大譜」,因為天生崩口的阿崩,吹起簫來跟不上曲譜的節奏,會偏「離」曲譜,就變成「離譜」了。

  「阿崩叫狗」又為何會「愈叫愈走」?這是因為阿崩是崩口或者崩牙,發音不準而造成的。阿崩其實是...

歇後語「老王賣瓜」 下一句是甚麼?

  「老王賣瓜」,或稱作「王婆賣瓜」,歇後語是「自賣自誇」,即是自己誇獎自己所賣的東西。

  這句說話來自一個宋朝時期的民間傳說。老王,姓王名坡,又被人稱為王婆(本是男兒,因說話多而被稱為王婆)。他本是西夏人,宋朝時期因邊境戰亂頻繁,因此到了宋朝都城汴京,繼續其老本行:賣瓜。

  他種植及出售的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瓜,而是來自家鄉一帶的哈密瓜(當時稱為胡瓜)。

  然而,住在中原的人並未見過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