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蛋與中國彩蛋

  這個星期很多人仍在放復活節假,讓我們說一下復活蛋與中國彩蛋的有趣點滴。傳統復活蛋是紅色的,與中國傳統喜事送紅雞蛋的習俗有點相似。有趣的是,全球不少節齊都與雞蛋有關,你知道多少?

  復活蛋是為紀念耶穌復活,當年馬利亞捧着一隻雞蛋說:「耶穌復活了」。席間所有人都取笑她,有人說:「假如耶穌真的復活的話,馬利亞手上的蛋也會變成紅色。」結果,她手上的蛋真的變成紅色。

  在中國,遠在明清時期,民間在喜慶婚娶、祝福慶壽、喜得貴子時,為圖吉祥如意,都會贈送紅雞蛋,有人甚至擺攤設鋪,專門賣染上紅色的雞蛋,古時稱為彩蛋。

  在古時,商販們甚至會在彩蛋上畫上花鳥、魚蟲、臉譜等圖案,以圖生意興隆。

  在民俗傳統流傳下來後,中國彩蛋成為了喜慶節日的常見食品。清明節有吃彩蛋的習俗,有幾個說法:一是為了上巳節(上祀節),人們相信把雞蛋放入河流,下游的人們吃了流下來的雞蛋能成孕,傳宗接待。

  也有說寒食節禁火,人們吃預先煮好雞蛋來充飢。

  也有一種民間說法,就是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墓上,象徵「脫殼」,預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能出人頭地。

  延伸閱讀:風吹鷄蛋殼 財散人安樂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曾經寫過一首詩來勸告兒子。詩其中兩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這兩句話看似相似,實際大有不同,有「志」先還是有「智」先,是湯顯祖想向兒子說明的道理。

  他想說:只有立下了遠大的志向,才能勤奮學習,變得聰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國家首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有一個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陽東關模範高等學堂讀小學的時候,一天,魏校長問同學:「讀書為了甚麼?」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想發財,有說想為自己找出路。

  當校長問到...

「一腳踢」究竟有多忙碌?

  當一件事由開始至完結都要一個人去做的時候,我們常會用「一腳踢」來形容,究竟「一腳踢」踢走的是甚麼?

  從前的大戶人家,會將傭人的工作細分為四個崗位;近身、洗熨、煮飯、打雜,工作崗位愈分得仔細,愈能代表排場。

  不過,一般人家可不能這樣分,需要一人完成四個崗位,一個人(一雙腳)走來走去完成工作。後來,這種一人分別擔不同崗位的情況,就引申為「一腳踢」了。

  延伸閱讀:「踢曬腳」與馬有關?

裝修「剫木佬」

  當要裝修或要打造一個木製家具時,就要找「斗木佬」,即木工師傅。   原來「斗木佬」真有其字,正寫就是「剫(音斗)木佬」。

  根據《爾雅·釋器》:「木謂之剫」。

  「剫」其實是個會意字。木材經過量「度」,再由「刂」切削加工,製成建材器具,大至殿堂房屋,小至日用家具。

  「剫」原本專指木材加工,因為當中包括思考,以及測量、設計、切割、組合、打磨等精細工序,後來就被引伸到其他領域,如做計劃、寫文章、作畫、工藝製造等等,有反...

「黃粱一夢」夢了甚麼?

  「黃粱一夢」比喻榮華富貴終歸虛幻,勸喻世人不用太過執著,原來是出自一個奇幻故事的。

  典故是這樣的:唐朝開元年間,有一個窮困潦倒的盧姓書生,在上京赴考的途中經過一間旅店休息,碰巧遇到一位道士,兩人暢談甚歡。

  言談間,盧姓書生感慨自己雖貴為讀書人,但一直未能考取功名,仍然貧困,感到十分落泊。於是,道士拿出一個青瓷枕頭,讓盧姓書生睡一睡,便能滿足他希望得到榮華富貴的願望。

  這時,...

相關標籤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植樹造林 莫過清明

  你知道嗎?清明節又稱為植樹節,清明節植樹風俗在不少地方都一直保留着。這是因為清明節前後氣候條件很適合樹木生長,樹木種植以後,樹木成活率高,生長快。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就是在告訴人們,抓住農時,適時種植,一年收穫就能豐收了。

  這句諺語還與祭祖有關。

  古時的陵墓和山墳大都在野外,每年只有祭祖的時候人們才會去掃墓。每到祭祖的時候,人們往往發現墳墓被雜草覆蓋,不容易尋找,於是有人在墳頭種植上四季常青的松柏,讓墳墓變得顯眼,下一年掃墓...

「不見棺材不落淚」下一句是?

  電視劇當中,有反派威脅主角的時候,會說上一句「不見棺材不落淚」,繼而就會用上兇殘的手法折磨他人。   這句「不見棺材不落淚」也成了大眾熟悉的俗語,但這句話背後是有甚麼故事呢?

   「不見棺材不落淚」原句實為「不見親棺不落淚」,出自明朝蘭陵笑笑生寫的《詞話》,比喻執迷不悟,堅持錯誤的道路,不徹底失敗,就不肯罷休。

  相信很多人對這上半句的俗語都非常的熟悉,但是這並不是它的全部,還有另外下半句,就是很多人都應該聽過的「不到黃河心不死」。

  原句是「不到烏江心不死」,說的楚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