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中國首座自主設計秦山核電站 揭秘背後「黃金人」

編輯︰王子傑

  能源是現今人類社會的必需品,其中核電就是相對其他可再生能源而言,發電功率更大,可以滿足更多需求,同時選址興建較少受地形限制。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確保能源供應非常重要。在1991年12月首次實現併網發電的秦山核電站,就是中國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運營、自主管理的第一座核電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和平利用核能最大的成果。

1991年12月15日凌晨零時15分,秦山核電站正式併網發電。圖為秦山核電站首次併網發電紀念封。(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秦山核電站建設路艱難開局

  在上世紀60年代,華東用電頻頻告急,「電荒」甚至已經嚴重影響經濟發展,常常只能「開三停四」(開工3天,然後停工4天)。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令中國發生翻地覆地的變化,此前遇到阻滯的核電發展也再度被提上日程,並制定了自主研發與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道路。

  1985年3月20日,中國大陸自行設計的第一座30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在位於浙江秦山鎮開工建設,成為中國核工業「二次創業」的里程碑。

  秦山核電站的建設之路,從起步開始就困難重重。

  1986年,在建成秦山核電站中長達1,800米圍海大堤的半年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發生人類史上最嚴重的核事故,引發全球對核電的恐慌和關注。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使中國意識到核安全非常重要,國務院隨即派出檢查組。

  結果,秦山核電站被確認工程整體質量合格,但確實存在不少問題,必須嚴肅對待,認真解決。為了補救當時存在的問題,時任核工業部副部長趙宏臨危受命,兼任秦山核電公司總經理,總算在1987年以後,帶領秦山核電建設逐漸走出困境。

建設中的秦山核電站。(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秦山核電站與「黃金人」

  經過多年的嚴謹施工,到了1991年12月15日凌晨零時15分,當操作員按下啟動按鈕,秦山核電站正式併網發電,核電電流併入華東電網,終結中國大陸沒有核電的歷史,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和運行管理核電站的國家。

  有趣一點是,秦山核電站的操作員,當時被外界稱之為「黃金人」,皆因培養的成本極高。

  據說,秦山核電站在每一名操作員身上所花費的培訓費用,如果折算成黃金,堆起來差不多等於一個人這麼高。

  由於不計成本培訓,因此要當上「黃金人」也是非常困難。

  秦山核電站對於每一名技術崗位的新員工都因材施教,根據每個人的不同特點定制專屬培訓方案。同時,每一名學員都要參加「魔鬼考試」,分門別類有多個專業,例如物理、熱能動力、水化學,還有核電站的系統、設備、儀表控制、機電等,高級操縱員甚至會被考核對法規的熟悉程度。

秦山核電站正式併網發電一刻,現場人士非常興奮,紛紛鼓手拍掌。(網上圖片)
當年秦山核電站的操作員,都被稱為是「黃金人」,皆因培養的成本極高,有指將培訓成本折算成黃金,堆起來差不多等於一個人這麼高;但這些操作員個個都精通不同範疇的工作,可謂對核電站成功運作至關重要。(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秦山核電站使中國核電「走出去」

  歷盡艱辛建成的秦山核電站,不僅開創中國的首次,也是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先例。

  就在秦山核電站首次併網發電後15天,中國便與巴基斯坦簽訂合同,負責建造兩個同型號機組,創造當時國內單項工程出口資金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紀錄。

  時至今天,秦山核電站共有9個運行機組,裝機容量達66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20億千瓦時,累計發電超過6,900億千瓦時,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6.53億噸,植樹造林433個西湖景區。

  而正正是有了核電設備,中國才足以有充裕的能源應對改革開放後的重要發展和種種機遇。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建大亞灣核電站 應付經濟起飛電力需求

  延伸閱讀:國家最高科技獎|「核能大神」王大中 讓中國核技術領跑世界

改革開放|袁庚與蛇口工業區 你聽過「時間就是金錢」嗎?

改革開放|從窮鄉僻壤到影視名城 橫店打造「中國荷里活」

改革開放|首次舉辦連鉛筆都從美國空運 托福考試見證中國發展

改革開放|中國第一張信用卡誕生記 香港也是推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