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雄讚歎呼倫貝爾草原風光 憶鮮卑蒙古崛起之路

編輯︰黃皓頤

  呼倫貝爾草原,類型最多,水草豐美。來到呼倫貝爾的幾天,不知天南地北的,跟着內蒙古朋友在各類型草原上闖。為的是認識不同類型的草原與自然生態。

陳萬雄憶朋友分享內蒙古草原知識 訪鮮卑人遺址了解生活變化

呼倫貝爾草原總面積約10萬平方千米,天然草場面積佔80%,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當地朋友一說,大長知識。欣賞到眼前不同自然生態草原的景觀,又明白了哪些草的營養如何?哪些草適合何種畜牧?哪些草,有若草藥,牲畜吃了,自我調理身體?甚至哪種畜牧吃草的甚麼部位?草原的學問可不少。古語說「事事洞明皆學問」,不就是這種意思嗎?肯問,敢問,在旅途最能長知識。

  據歷史可考查的,大興安嶺的狩獵部落首先走出森林,來到草原的是鮮卑族人。他們最初的落腳地點,就是在呼倫貝爾草原。近幾十年,在額爾古納河東岸的草原上,發掘出他們的遺址最多,亦最集中。

  我們曾順着已發掘出來的遺址,一程程地走,加上專家的解說,了解其間鮮卑人生活的變化。時代愈往後,鮮卑人的生活愈傾向草原化,愈見有中原文化的影響。

  千年前的呼倫貝爾地區,不像後來,原是河道縱橫,滿布大小湖泊,到處都是泥澤濕灘,走出森林生活的鮮卑人,其艱難可以想像。最後鮮卑人南向,走到原匈奴人居地的陰山下,前後足足費了100多年的時間。

  延伸閱讀:陳萬雄憶呼和浩特盛樂城旅程 尋找拓跋鮮卑千年遺迹

陳萬雄述蒙古人遷徙 種族語言生活文化大蛻變

  另一個與鮮卑族同樣從大興安嶺森林中走出來,到了呼倫貝爾草原,統一了蒙古高原,再從中國國土,走得更遠,征服歐亞大陸的是蒙古人。

  蒙古人祖先從大興安嶺走出來,來到的,正是呼倫貝爾草原、額爾古納河東岸與大興安嶺西坡間的室韋這個地方。真幸運,在這裏的室韋鎮附近,竟發現了一個完整蒙古武士的墓葬。蒙古先人從森林走到草原,不僅有史著的記載,更有考古實物的憑據。

蒙古人祖先從大興安嶺走出來,最初來到呼倫貝爾草原的室韋。圖攝於2018年的室韋鎮,這個位於內蒙古北部的中俄邊陲小鎮,不少建築物都充滿俄羅斯風格。(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成吉思汗這一系的蒙古人,從八、九世紀,一直生活在額爾古納河東面的森林和草原上。額爾古納河的原蒙古人,最初以狩獵漁獲為主,並從事原始農耕,畜牧非主要。所以《魏書》記載,就說室韋「無羊少馬」。

  如同鮮卑人一樣,他們慢慢適應了草原的生活,積蓄了力量。大約在十世紀初才往西遷徙,越過額爾古納河,來到現今蒙古國鄂嫩河和肯特山的附近。蒙古人進入此地區,開始仍以狩獵漁獲耕植為主,看成吉思汗少年生活的描寫,就很清楚。

  經過300年多的發展,這個從呼倫貝爾遷徙到肯特山的蒙兀室韋人就有明顯的蛻變,人種上混合了突厥和鐵勒人,繁衍為尼倫蒙古和迭兒勒蒙古諸部。也從過往的農漁狩獵生活,受了突厥的影響,漸轉變到遊牧生活。語言和生活文化等起了蛻變。

  延伸閱讀:陳萬雄訪中俄邊陲小鎮 室韋鎮承載豐富歷史內涵

陳萬雄述成吉思汗出生於呼倫貝爾草原 難苦奮戰成霸主

  從民族蛻變而言,九至十二世紀,不同部落的蒙古人其實各自吸納了突厥、鐵勒、契丹、女真和漢人等人口而壯大起來的,成分複雜。鐵木真即後來的成吉思汗就在那裏出生的。

  呼倫貝爾草原,對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是重要的。他在呼倫貝爾草原,留下了不少的足迹。

  呼倫貝爾草原,是他先祖最先走出森林駐紮的地方。鐵木真的母親訶額俞夫人家,是放牧在呼倫湖海拉爾河流域的翁吉拉部人。現在在海拉爾河流域山坡上,就複製還原了翁吉拉部的營址作為旅遊景點。

成吉思汗出生於呼倫貝爾草原,他的母親訶額俞夫人家,是放牧在呼倫湖海拉爾河流域的翁吉拉部人。現在的海拉爾河流域山坡上,還原了翁吉拉部的營址作為旅遊景點。(圖片來源:《成吉思汗原鄉紀遊──另一種文明的體驗》)

  1170年,鐵木真九歲時,他父親也速該汗帶同他到呼倫貝爾湖東南部,跟母舅德薛禪的女兒孛兒帖訂婚,並在那裏住過一段日子。到鐵木真17歲成年,順着克魯倫河東行,來到時駐牧於克魯倫河下游的德薛禪家,與孛兒貼完婚的。

  經15年的艱苦的奮戰,年29歲時,他在蒙古族人中,嶄露頭角,集攏起四分五裂已久的蒙古族各部落,並在1189年在現今蒙古國的呼和諾爾湖畔,被選為乞顔蒙古聯盟的汗。其後與札木合爭蒙古族領導地位,鐵木真從斡難河離開札木合,糾合本族,先後移營,最後移到呼倫池。因而避開札木合,日益壯大,人馬眾多,蓄積了力量,能與蒙古族人的最大競爭者札木合組成的聯盟,經過「十三翼之戰」,再與「泰赤兀惕部之戰」,使鐵木真終穩定了他在蒙古高原西北部的領導勢力。

  鐵木真隨之要征服的新目標,是爭奪蒙古草原東部的呼倫貝爾地區,憑藉呼倫貝爾作基地,最後統一了蒙古高原。(六之五)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陳萬雄《成吉思汗原鄉紀遊──另一種文明的體驗》,標題及分段經編輯整理)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自述 呼倫湖逐馬記

陳萬雄憶呼倫貝爾草原之旅 路直無盡頭恍如爬天梯

陳萬雄重遊呼倫貝爾草原 懷念昔日自然原始風貌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