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蘭腔「煞」氣騰騰

  原來有一種方言,跟中國官方語言普通話十分接近,那便是來自甘肅省蘭州的蘭州話。

  而由蘭州話衍生出來的就有「京蘭腔」。「京蘭腔」基本發音與普通話相同,只以蘭州俚語嵌入普通話而形成一個腔調。

  蘭州人説話之前習慣帶個「mu」音,如一個人受了委屈來傾訴,另一個人聽了常會這樣説:「mu你不會這樣這樣這樣説?」又或是「mu你不會這麼這麼這麼做?」

  在句末語氣詞方面,蘭州話最常用的就是「煞」。北京話「咱們兩個一起逛去吧!」在蘭州話就成了「我們兩個一搭裏逛起煞」。北京話「邊兒待着去吧!」蘭州話就會説:「邊裏起煞! 

  蘭州話「子」、「兒」、「頭」等特別多,如「繩繩子」、「缸缸子」、「瓜子兒」等等。蘭州話也常用疊字來加強語氣,例如:「洞洞」、「包包」、「拐拐」、「紅丟丟」、「綠茵茵」等等。

 

埋單變買單

  在香港食肆尤其大排檔用膳完畢後,客人會大喊夥計「埋單」,夥計會走到餐桌前「埋數」,點算吃了食物的數量,然後寫下一張「單據」,讓客人走到櫃枱付帳。「埋單」這廣東詞彙未幾進了內地,演變成「買單」一詞。

  「埋」有收攏、靠攏的意思,所以顆計會走到餐枱前點算杯盤,「埋單」就是把消費的帳單收攏在一起,最後結帳。「埋單」有「執埋」以及「開單」兩重意義。文學家劉以鬯所著小說《酒徒》(1962)亦多次用上此語:「我吩咐夥計埋單。」

  「埋單」的書面語是「結帳」。內地本來沒有「埋單」一詞,但由於「埋」跟「買」...

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

  北京、天津、保定是以往是天子腳下的三個主要城市。按照明、清的行政名稱,應該稱為「北京城、天津衛、保定府」。

  北京自明、清以來已成為國都,不少達官貴人居於此地,這些達官貴人當然不好惹,久而久之,練就出北京人比較世故、圓滑的特性,於是便有「京油子」的稱號的說法。

  天津人腦筋靈活,嘴巴乖巧。過去相聲演員先要經過天津觀眾的認可,才敢放開手腳闖蕩江湖。天津人說話詼諧,幽默,因而得出「衛嘴子」的稱號。

  抗日戰...

浙江話:不要做「大水蟹」

  有幾種方言中,不約而同都是用動物來罵人的。

  淅江台州水鄉盛產海鮮,到當地食蟹就好,不過若被人說是做「大水蟹」,就是說你隨波逐;你「死白蟹」,就是說你一無是處。同時,要小心別做「攪塘烏魚」的人,即專搞破壞的人;也要提防「浮頭魚」,即非常糊塗或專搞破壞的人。

  武漢人吵架必出「個斑馬」,也有人說這不真昰罵人,只是表達不爽和憤怒的心情而已。總之...

發毛竟與發財有關?

  中國作為一個多個民族的國家,幅員遼闊,同一詞語在不同方言的用法可以有很大差別。

  就以「發毛」為例,現時官話一般指害怕。《兒女英雄傳》:「説着,就回手摸身後那把刀。那婦人見這樣子便有些發毛。」意思是驚慌、發抖等。

  不過,「發毛」也有很多其他解釋,例如是毛髮。《説苑·善説》:「臣見鷦鷯巢於葦苕,著之發毛建之,女工不能為也。」

  湖北一些方言會解為發脾氣、動怒。而相信說粵語的各...

相關標籤

一抽二掕

  購物過後,兩手拿着幾袋戰利品回家的樣子,常用「一抽二掕(lang3)」來形容。

  一抽二掕,也有人寫成「一抽二襱(lang3)」,讀音和意思都是一樣的。

  究竟甚麼是「掕」?「掕」字有用繩紥緊,用勾掛住,或者把東西捆在一起的意思。「一抽二掕」形象化地描述了左一袋右一袋的樣子。

  形容同樣景象的,廣東話中還有「藤掕瓜、瓜掕藤」,也非常常用。

  延伸閱讀: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

「抵冷貪瀟湘」與林黛玉有關?  

   最近天氣寒冷,不少人苦惱出門時穿甚麼衣服才夠暖。   然而,即使天氣再冷,總會有人愛穿得少,老一輩的人通常會以「抵冷貪瀟湘」來形容。

  「抵冷貪瀟湘」,意思就是人們因愛美貪靚而穿得不夠,以免因穿得太多而顯得浮腫難看,即使難受仍心甘命抵。

  不說不知,抵冷貪瀟湘中的「瀟湘」源自《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住之處瀟湘館。

  這裏的「瀟湘」二字引用了帝舜同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她們二人都是美女,因哭舜而自投湘水尋死。後人為了紀念她們,就以...

庹縮

   如果被人說「庹縮」,你的形象就沒了。

  「庹縮」,粵音為「度叔」,意即形容很懂得精打細算、甚至佔別人便宜的人。遇到這種人的話,就要避而遠之。

  明朝梅膺祚所撰的《字彙》中說「庹,兩腕引長謂之庹。」意思是說, 指成人兩臂左右橫伸之間,由左手的指尖到右手指尖的距離,合起來約有五尺。《直語補證 · 庹》中則說:「以手量物長短曰庹。」

  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