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發展縮影 細看結婚「三大件」變遷

編輯︰王子傑

  中國人結婚時重要禮品「三大件」,在不同時代有不同定義。改革開放前的上世紀50至70年代左右,人們眼中的「三大件」是指手錶、單車、收音機,又或加上縫紉機組成「三轉一響」。中國推行改革開放後,「三大件」逐步變成雪櫃、電視機、洗衣機、冷氣機等。時至今天,結婚「三大件」就是常常掛在嘴邊的「有車有房有存款」。

 改革開放|舊時「三大件」有錢也未必買到

除了結婚之外,家居生活的「三大件」也隨時代不斷變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政治運動不斷,社會動盪不安,經濟發展停滯,物資供應極端匱乏。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甚至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夠得到「三大件」,因為日常用品都要憑票購買。是故當時能夠擁有手錶的人,會喜歡捲起衣袖將手腕抬高,然後高聲說「看看現在幾點了」。國產牡丹牌收音機,更曾經是當時領導人劉少奇贈送給外賓的「國禮」。

  有報道就曾經訪問過經歷了那個年代的國人,70多歲的北京市民于尚遠對「三大件」記憶猶新。在他結婚時,全家人都使出渾身解數幫忙湊數,「縫紉機托朋友幫忙,也沒有買到名牌,後來買了一台天津產的荷花牌。手錶沒買上,不過托熟人和朋友,買到了天津生產的飛鴿牌自行車。」辛苦湊到一部分的「三大件」,于尚遠最終才能把婚禮辦得熱熱鬧鬧。

改革開放後,電視機新晉成為其中一大「件」。(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的消費結構改變,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三大件」也跟隨升級,第一步是朝電氣化邁進。雖然當時的「三大件」雪櫃、電視機、洗衣機,對比起現在的款式顯得十分細小,且功能單一,但對許多新人說,已經能夠藉此感受到未來的甜蜜生活。

改革開放|「三大件」是中國經濟發展縮影

  到了90年代後期,「三大件」的替換更頻繁,冷氣機、電腦、數碼相機、電單車等備受青睞,電話也一度成為其中一大「件」。

  每逢與朋友見面,噓寒問暖之間常常會提到「你家安電話了嗎?」要知道,那時候能夠家裏接上電話是不容易的事,不但價格不菲,而且要排號候隊。當他人聽到自家傳來電話鈴聲,可說是一件十分自豪的事。還有當時的手提電話「大哥大」,幾乎是有錢人的象徵。

「大哥大」在當時幾乎是有錢人的象徵。(圖片來源:Getty)

  今時今日,當人們談起結婚「三大件」,相信都會不約而同想到房子、車子、票子(人民幣),以往的「三大件」已經變成了日常用品,毫不稀罕。「三大件」的變遷,不僅代表中國人的家庭生活水平,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縮影、時代變遷的寫照。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愛回家挑扁擔送物資回鄉探親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經濟特區起動40年GDP急升2000倍高速發展

改革開放|義烏小商品市場蛻變史 世界小商品之都始於「雞毛換糖」

勞動節|合同制的前世今生 改革開放打爛鐵飯碗是好事?

改革開放|細看內地假期變遷 曾經放假辛苦過返工?

1元變200元 從中國化粧品消費變遷細味改革開放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