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古人對品德高尚的人稱之為君子,有「君子以自強不息」,「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等說法,可見古人對君子要求甚高。孟子也以「大丈夫」來稱許君子,即使富貴、貧賤、威武也不能淫、移、屈,其意旨是甚麼呢?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節》。先談富貴,金錢能使人腐化,尤其是原為貧窮的人,一旦飛黃騰達,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孟子指出即使擁有金錢地位,也不應令自己迷失、腐化。

  再談貧賤,經常處於貧苦窮困的境地,會消滅人的意志,令自己喪失目標,因此孟子也指出如何貧困,也不能令自己志向遷移。

  最後談威武,面對權勢武力,人很容易屈服,要做一個真君子,就不能夠容易被屈服、變節。

  具備以上三項條件,才能稱得上大丈夫、真君子。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被元軍擄去,起初元軍要求他投降並任命他做宰相,但他並沒有屈服,在囚三年多,他受盡折磨,元朝千方百計地勸降、逼降、誘降,妻女也被迫做奴婢,他仍然沒有投降,並寫出留芳千古的《過零丁洋》,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心迹,絕對是一個真君子、大丈夫。

  古時要做一名大丈夫,還真不容易!

肥冬瘦年

  冬指冬至;年指年節,即農曆新年。「肥冬瘦年」指冬至送人的禮物,要比過年時送得多。

  「冬至」代表冬天的結束。在中國的曆法中,過了這天,日照時間將慢慢增加,有萬物蘇醒、欣欣向榮的意思。早於周秦時代,「冬至」便作為「歲首」,即一年的開始,所以「冬至」可算是古代的新年。漢朝時更是法定節日,君王也不上朝。宋朝以後,「冬至」更是祭祀祖宗的日子。

  由於對「冬至」這日子的重視,大家都會互送...

冬至 是冬天開始還是結束?

  冬至,很多人以為是冬天到來,實際卻是「冬天到此為止」的意思。

  冬至又叫「冬節」,是中國人重要的節日之一,一家大小會提早下班回家吃豐盛的晚飯,團團圓圓,也是僅次於農曆新年的重要節日,於是人們有說「冬大過年」,為甚麼呢?

  冬至是中國古代曆法中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是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日。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上,北半球受光最少,日照最短、黑夜最長。過了這...

虎父無犬子

  「虎父無犬子」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語。從字面上解釋,老虎不會生出狗兒來,比喻出色的父親不會容許自己的孩子平平庸庸,這個詞後來引申用於誇獎別人的子輩。

  這跟「有其父必有其子」同出一轍。不過「虎父無犬子」就以兩種動物作比喻,老虎是森林裏兇猛的野獸,而狗兒則是善良、忠誠的象徵,所以「虎父」應該生出「虎子」,而非狗兒吧!

  例如那個長跑運動員的表現出色,其運動細胞就是遺傳自父親的,真的是「虎父無犬子」。上一代強,下一代也不弱。

  此語出自《三國演義》...

不經一番寒徹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經典名句出自唐.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勉勵弟子鑽研學問,必須下一番苦功,才能修成正果。

  「寒徹骨」和「撲鼻香」對比強烈,前者過程艱辛無比,後者享受甘香,是佛教中的因果關係,當中藉以梅花作「喻體」,寄寓一層深刻的道理。

  梅花的特性是傲雪迎霜、獨立耐寒。宋.范成大《梅譜·前序》說:「梅,天下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尤物指特別珍異的花卉,也就是說,梅花是一種品種獨特的植物...

相關標籤

知而好問 然後能才

  大學問家荀子在《荀子·儒效》中,對怎樣成才,有一段傳頌千古的見解:「志忍私,然後能公;行忍情性,然後能修;知而好問,然後能才。」

  其中,「知而好問,然後能才」意思就是指天資聰敏而又肯虛心向別人請教,這樣就可以成為有用之才了。

  春秋時代,孔子被尊為「聖人」,大家都向他請教學問。然而,他不只教人,自己也會虛心向別人請教。

  有一次,他到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一進祖廟,他覺得每樣事情都很新奇,不時向人問這問那。這個時候有...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曾經寫過一首詩來勸告兒子。詩其中兩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這兩句話看似相似,實際大有不同,有「志」先還是有「智」先,是湯顯祖想向兒子說明的道理。

  他想說:只有立下了遠大的志向,才能勤奮學習,變得聰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國家首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有一個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陽東關模範高等學堂讀小學的時候,一天,魏校長問同學:「讀書為了甚麼?」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想發財,有說想為自己找出路。

  當校長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