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提「兩個轉變」扭轉外交戰略 聚焦改革開放

撰文︰華思齊

  「兩個轉變」,是鄧小平在1985年提出的重要外交戰略。所謂「兩個轉變」,第一個是指全球局勢轉變。80年代美蘇關係緩和,戰爭風險下降,當時文革十年浩劫已結束,鄧小平對全球局勢的判斷,加強他的決心,把國策轉移到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上。而第二個轉變,則指對外政策的轉變。由於和平發展已成世界關注議題,以往中國奉行的「一條線」外交結盟戰略,將影響世界局勢平衡,不利改革開放,因此中國得在外交上作出轉變。

鄧小平前瞻全球局勢緩和 世界主張和平發展經濟

  回顧1985年3月,鄧小平於改革開放後會見日本工商界代表,提到:「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是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反映中國外交政策的調整,透過和平外交戰略,集中精力推進現代化發展。

  80年代改革開放,視認為是「建國以來最好、關鍵性的時期之一」。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一窮二白,對外腹背受敵:5、60年代中蘇交惡,毛澤東提先後提出「一條線」及「一大片」的外交戰略,從解凍的中美關係入手,遏制蘇聯勢力擴張;70年代美蘇關係緊張,國家發展亦因文革十年浩劫裹足不前。

  延伸閱讀:美國總統尼克遜訪華 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毛澤東(圖左)指中美關係正常化說是一把鑰匙,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圖片拍攝於1972年。(圖片來源:Getty)

改革開放鄧小平提「兩個轉變」 扭轉外交策略

  70年代末,粉碎四人幫,國家全面糾正文革及「左」傾的錯誤,把工作重轉移到改革開放。1985年6月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鄧小平明確提出「兩個轉變」,改變原來對戰爭危機逼近的看法,認為世界大戰不會在短時間不會打起來;這核心思想,扭轉奉行多時的外交戰略,進一步對外開放,反對霸權主義,加強中國的國際地位及話語權,一心一意搞好四個現代化建設,因此中國才會在1985年宣布「百萬大裁軍」,並在1986年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對於裁軍問題,曾以生動比喻來解釋軍人數量與質量關係:「虛胖子能打仗?大力士、拳擊運動員身體很重,但是不虛,虛就不能進行拳擊。」他強調軍隊要節省開支,改善軍備,提高軍政素質,這就必須減少數量。保留下來的軍人足以應付意外事件,「再減100萬,一是必要,二是沒有風險。好處多得很!」(圖片來源: Getty)

中國自力更生 鄧小平主張全球合作建和平社會

  中國的外交定位,由鄧小平1982年第12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詞可見一斑:「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我們的立足點。中國人民珍惜同其他國家和人民的友誼和合作,更加珍惜自己經過長期奮鬥而來的獨立自主權利。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他們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我國利益的苦果。」

1982年8月,鄧小平與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會面,提出中國會在小康的基礎上,「再花30年到50年的時間,(實踐)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的目標。(網上圖片)

  「兩個轉變」,反映領導人對國際形勢及自身定位的準確判斷,亦改變中國發展的軌迹,令國家得以乘改革開放政策,在上世紀末擺脫貧窮落後,邁向小康。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第18屆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講話:「改革開放是怎麼搞起來的?很關鍵的一條是我們黨正確判斷世界大勢。由於對世界大勢作出了準確判斷,我們黨確立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認識,才有了黨和國家工作中心的轉移,才有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的開啟。」

  延伸閱讀爭取恢復合法席位遇阻撓 回顧中國與聯合國淵源

改革開放下的拍攝對象 生活成相片靈魂

霍英東助中國發展體育外交 重返國際奧委會

改革開放第一個香港旅行團 加速境外遊

改革開放就業變遷 由「頂替」「分配」到「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