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為看中國長征 震懾世界的25000里征途

編輯︰黃皓頤

  上世紀30年代,一個年輕的政黨帶領一支年輕的軍隊,完成了一次無與倫比的遠征,這就是2萬5千里長征。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張維為看長征精神觸動人心 兩美國記者寫書記錄見聞

  毛主席還說「長征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

  真正偉大的東西一定是超越國界的。有兩位美國人也被長征精神所震撼,一位是美國著名的記者埃德加. 斯诺(Edgar Snow)。他在1937年出版了一本轟動世界的著作《紅星照耀下的中國》,又繙譯成《西行漫記》,向外部世界第一次描繪了參加過長征的中國共產黨員和紅軍戰士的群像,包括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賀龍等中共領袖人物和紅軍將領。

1936年7月,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左)是第一批外國記者前往中國陝北延安採訪,他並跟參加長征的毛澤東(右)見面傾談。之後在1937年出版《紅星照耀下的中國》(繙譯為《西行漫記》),以平實筆觸寫出所見所聞,並向全世界第一次介紹了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網上圖片)

  他當時描繪長征是一部英雄史詩,「總有一天會有人寫出這一驚心動魄的遠征的全部史詩」。實際上這是他的遺願。

  47年後,也就是1984年,他這個遺願被另外一位美國人完成了;他就是美國著名作家、記者、《紐約時報》前副總編輯哈里森.索爾茲伯里(Harrison Salisbury)。

  那一年,他以70多歲高齡重走了長征路。1985年出版了一本享譽全球的力作《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時洛陽紙貴。之後1987年,他又來到中國訪問,想再寫一本中國新的長征(《長征新記》)。這樣一本著作,也就是介紹中國當時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新的長征。

  延伸閱讀:張維為看中國領導人的戰略思維

張維為看中國長征 共產黨歷史上的轉折點

  我當時有幸以繙譯兼助手的身份,與他幾乎朝夕相處近2個月時間。我們採訪了很多人,包括不少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走訪了國內很多地方。我和他也結下了一段難忘的友誼,直至他1993年去世。

  我們對一些問題的觀點不完全相同,但他對中國工農紅軍、萬里長征的一往深情,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當時這樣描述長征,他說,對於那些從未閱讀過中國工農紅軍壯麗史詩的人們,你們將從這本書開始知道,這是「人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最令人振奮的大無畏的事迹。」你們就可以明白,這些紅軍將士所做出的犧牲有多麼重大。

  1934年10月,8萬6千名男女從江西出發,一年後的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的這支紅軍第一方面軍抵達陝北時,只剩下大約6千人,也就是說倖存者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1934年中央紅軍出發長征時,先要經過江西贛州于都縣的于都河,然後踏上漫長的征途。圖是2009年為紀念中央紅軍出發長征75周年所建的紀念園,在園子入口處設有主題雕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1934年,由於李德、博古堅持教條主義,導致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不得不於1934年10月實行戰略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開始長征。不久紅軍又經歷了成立以來最大損失的湘江戰役,紅34師幾乎全軍覆沒,這也宣告了李德、博古的教條主義路線走向終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偉大轉折──遵義會議提供了契機。

延伸閱讀:張維為論中國治國理念:從人民整體利益出發

  遵義會議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主席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四之一)

  (轉載自《這就是中國第54集》,標題和內文經編輯整理)

張維為看中國長征 預示中國崛起改變世界未來

張維為看中國長征 中國革命史的悲壯篇章

張維為從中國抗疫成功 見證戰略思維的遠見

張維為看鄧小平的戰略思維

相關標籤

中國崛起|張維為憶鄧小平談中國發展經驗 按國家情況制定政策

中國崛起|張維為看中國發展遠超印度 毛澤東鄧小平帶動變革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