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加快核試步伐 于敏保中國軍事強國地位

編輯︰許可

  「氫彈之父」于敏一生為中國軍事發展而奮鬥,他除了研發氫彈外,更在上世紀80年代前瞻性地提出,中國要在國際禁止核試前完成必要的試驗,以確保中國軍事的實力和大國地位。

中國軍事:美核武設計接近理論極限 

  在研發氫彈之後,于敏繼續領導氫彈小型化等第二代核武研究。從1977年始又領導核武器理論研究所對中子彈的探索,並取得突破。中子彈屬於特殊性能氫彈,為以中子殺傷效應為主的戰術核武器,是中國軍事的其中一樣撒手鐧。

  在研發核武同時,于敏也從戰略角度思考世界核武科技發展。上世紀80年代,他審時度勢,認為美國的核武設計水平已接近理論極限,美方為了保持自己的核優勢,並限制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發展,很可能會加快禁止核試談判進程。當時中國正處於優化第二代核武設計的關鍵時刻,如果必須做的核試沒做完,需要的數據沒拿到,核武事業很可能功虧一簣,中國軍事力量發展受限制。

中國有強大的核威懾力,離不開于敏的功勞。圖為「東風-31」洲際導彈,它能攜帶3個核彈頭,是火箭軍的主要戰略武器。(圖片來源:中新社)

 中國軍事:1996年通過禁核試條約 

  他向另一位功勳科學家、也是他最親密的同事鄧稼先表達了自己的憂慮,鄧稼先也深表認同。於是,他們在1986年上書中央,建議加快核試驗步伐,儘早完成必須要做的核試驗。這建議得到中央的重視,很快就予以批准。

  果然,美國完成最後6次核試後,1992年起積極推進全面禁止核試驗談判。4年後聯合國通過《全面禁核試條約》,作為首批簽署國的中國也停止一切核試。在這時候,中國因為于敏的前瞻性建議,提前規劃核試部署,已完成必須的核試,這對提升中國核武水平、保障中國的大國地位至關重要。

  事實上,直到聯合國通過《全面禁核試條約》,中國只做了45次核試驗,僅為美國的4%,但在核武物理設計方面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鄧稼先(右)曾在北大任教,份屬于敏的老師,兩人後來成為工作上的老搭檔。(網上圖片)

 中國軍事:為保密隱姓埋名28年 

  由於保密原因,于敏的工作和著述很長時間都沒被公開,直到1988年,他的相關資料終於被解密,大家才逐漸認識這位從1961年起,一直為研發核武而隱姓埋名的「中國氫彈之父」。

  晚年的于敏因為以往工作過度勞累,身體不是太好。1988年他從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長的崗位退下來,開始過着平靜生活。

  回首往事,于敏表示能把自己的力量融進祖國的強盛之中,便人生足矣。他還寫了一首以《抒懷》為題的七言詩總結自己的一生:「憶昔崢嶸歲月稠,朋輩同心方案求。親歷新舊兩時代,願將一生獻宏謀。身為一葉無輕重,眾志成城鎮賊酋。喜看中華振興日,百家爭鳴競風流。」

  2019年1月16日,于敏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更多關於于敏的故事:打造中國軍事重器!氫彈之父于敏

于敏2014年獲國家最高科技獎,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頒授。(網上圖片)

孫家棟見證航天發展 他還是「中國衛星之父」

中國軍事建設功臣!錢三強奠基核事業

「娃娃博士」設計原子彈 鄧稼先壯大中國軍事力量

沙士英雄鍾南山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