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國家隊乒球手高禮澤培養香港幼苗 

編輯︰昭仁
撰文︰穎儀

  2020年本應是奧運年,可是新冠肺炎在全球肆虐,各項賽事需要順延一年。前國家隊及退役港隊乒球手高禮澤明白選手的急切及無奈,因為他很清楚運動員生涯是短暫的。高禮澤生於廣東,10歲離開家人在內地體校受訓,90年代初進入國家隊,輾轉間加入港隊征戰奧運,曾夥拍李靜於2004年雅典奧運男雙奪銀,再於2006年多哈亞運奪金。攀過高峰,高禮澤於2012年退役,轉任乒球教練,致力培育香港年青選手。

高禮澤(左)與李靜被譽為「乒乓孖寶」,二人曾於雅典奧運奪銀,多哈亞運更是奪金而回。(圖片來源:Getty)

親歷國家隊訓練 高禮澤指中港訓練大不同 

  身份轉換對他而言,不是一個挑戰。考驗他的卻是教授方式。回想以往在內地的痛苦訓練,前國家隊成員高禮澤指凡是教練定下的訓練計劃都不能違抗,即使體力不支,都必須做完為止:「教練今日的訓練計劃就是你要跑田徑場,例如要跑15個圈,但是當我跑到10個圈,腳會很痛,可能是以前練得多,會起水泡,或會受傷,但是教練不會容忍,他要15個圈就算腳痛,你都不能停。」不過他笑言,這種方式在香港未必人人接受,香港運動員「冇咁挨得」。運動員會認為我若然受傷,應該要休息養傷,不然可能會越來越傷。 對比起內地來港運動員完全遵循他指令,他認為會相對「好教」。 

高禮澤是很多香港青年乒球運動員的偶像,高認為他們有潛質但「冇咁挨得」。(圖片來源:Getty)

從國家隊到港隊 如他真正熱愛乒乓球的有幾個? 

  在港採用的訓練方式跟以往不一,高禮澤唯有用懷柔政策訓練,把年青人當成自己子女來哄。曾於國家隊待過的他認為香港青苗 可塑性高,可以媲美內地年青運動員,甚至比他們出色,皆因香港小朋友接觸乒乓球的時間較早,四五歲就開始學乒乓球,甚至聘請私人教練從旁指導。  

  可是最令他覺得惋惜的是,在港難求真正熱愛乒乓球又堅持訓練的年青人。他指很多年幼球員學習乒乓球目標較短淺,想借助加入港隊提高入讀名校門檻。他亦見不少運動員在中學時期,就要面臨兼顧學業跟訓練的兩難局面,最終選擇學業為重。作為父母的他理解他們的決定,很難要子女放棄學業。可是他仍然祝福他們有好的發展方向。 

高禮澤熱愛乒乓球,一直堅持下去才有今天的成就,對於有天份運動員半途放棄他心感婉惜。(圖片來源:Getty)

  至於自己子女,他就希望有人可以繼承他的乒乓球事業:「我自己有這樣的資源,我又自己識得教佢,我自己又經歷了那麼多,相信是會對他很大幫助。」他指兩個小朋友自小就很喜歡乒乓球,當然興趣一過,會有覺得吃力的時候,會想放棄,但他會逼子女堅持。現時子女又重新習慣,愛上打乒乓球。現時他幾乎每天都跟他們對打練習兩至三小時,先打好基礎,日後再讓子女自行決定要不要成為全職運動員。 

一元抗癌廚房走紅中國新聞

見證香港文化變遷 製衣女工沉醉「穿針引線」

當代中國鄉村教師:把1645名山區女孩送入名校

當代中國「美人魚」:海洋探險者黎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