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記小人過

  君子是古代社會中極為高尚的性格象徵,也是完美無瑕的典範,所以不會與小人一般見識。對於小人的過錯,大量的君子絕不會放於心上的。

  正如《論語》「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解作謙卑)以出之,信之成之。君子哉!」而「君子不記小人過」指君子量度寛宏,能夠忍耐,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合理事情,小人對自己的不好,都會忍耐和寛恕。相反,小人正是無德智修養的人,此處就凸顯了君子的高尚品格。這亦有另一說法,是「大人不記小人過」,意思相同,但因為當君子的要求實在太高,才改用「大人」而已。

  清石玉昆所著的公案俠義小說《三俠五義》載:「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記小人過,饒恕你便了。」故事中講到,當時一名打扮普通甚至簡陋的人來到酒家,店內小二正設法趕他離去,店東知道後趕忙向那位客人賠罪,於是客人說「大人不記小人過,饒恕你便了。」有說這是「大人不記小人過」的出處。

一蟹不如一蟹

  吃螃蟹原來也跟人才交替有關係?螃蟹到底是老的好?還是新的好?

  古代寓言書《艾子雜說》傳為宋代著名文學和書畫家蘇軾所著,俗語「一蟹不如一蟹」也有機會出自蘇軾之手。

  話說《艾子雜說》中記載,書中的虛構人物艾子一天行於海上,看見不同品種的蟹,初見的是蝤蛑(體型巨大的一種蟹)、再看到體型一般的螃蟹和細小的彭越蟹,並歎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其後,「一蟹不如一蟹...

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詩文中的名句,往往描寫細膩,加上朗朗上口,能承受時間的考驗,至今仍受人喜愛,「醉翁之意不在酒」便是一例。醉翁明明已經喝醉,為何在意的竟然不是杯中物?

  出自宋文學家歐陽修《醉翁亭記》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坐落安徽省,四周群山環抱,景色怡人,有中國四大名亭之譽。《醉翁亭記》花了不少篇幅寫境,太守在亭中會友喝酒,歐陽修相信這並不因為美酒,而是為欣賞山水之景。

  其後,「醉翁之意不在酒」又有做事別...

恭敬不如從命

  婆媳問題是現代人經常都要面對的難題,但原來早在宋朝也已經有故事是講述古代的婆媳關係?這個典故的來源就是我們現代經常用到的「恭敬不如從命」。

  宋釋贊寧著作《筍譜》中,有一個婆媳故事。故事是講述某家婆婆對媳婦誅多挑剔,一天婆婆叫媳婦煮筍湯,其時是冬季並不是筍成熟收割的月份,但媳婦仍然答應婆婆的要求,因為她知道要順從婆婆的意思,那怕找其他食材充當竹筍也照辦。就此《筍譜》載﹐這正是「古語說:恭敬不如聽從命令,受教不如順從。」

  但文字隨着時...

江山代有才人出

  「江山代有才人出」是指每個時代有傑出的人才湧現,讓這個非凡的時代繼續輝煌下去。

  舉例說,這支由一群青年人組成的樂隊紅遍香港,受歡迎情況遠遠超越以往的樂壇巨星,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要少看年青人啊!

  原文來自清趙翼《論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內容是李白和杜甫的詩篇經過長時間傳誦,至今已經失去了新鮮感。反而代代也有具備才能的...

相關標籤

「君子用世 隨大隨小」下一句是?

  我們形容做人要盡力、負責任,在古代便有一句名言:「君子用世,隨大隨小,皆全力赴之」。

  君子用世,就是為世所用的意思。在世做事,要的是積極投入的態度,無論做大事也好,小事也好,都要竭盡全力,做到最好。這就是君子應有的態度。

  原句出自魏源的《默觚 · 治篇》,而這位魏源是何人呢?

  魏源 (1794-1857),原名遠達,字默深,湖南邵陽人,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他天才...

聰明反被聰明誤

  形容有人自以為做了精明的事,卻因此惹上了禍,會用「聰明反被聰明誤」形容。

  這句話出自蘇軾的《東板續集·洗兒》:「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蘇軾仕途坎坷,一生被貶八次,到後來遇上王朝雲,與朝雲生下了一名兒子,取名「洗兒」。

  他寫這首詩的意思是,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聰明,但我自己一直被聰明耽誤,所以我希望孩子愚笨粗魯,卻能無災...

「是可忍 孰不可忍」揭露孔子的底線?

  孔子被譽為「萬世師表」,其形象似乎是一位充滿耐性、從不發脾氣的老師,其實孔子也有底線的,有他不能容忍的事情。

  他曾說:「八佾(粵音溢)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這句話是何意思,是什麼事情令他無法忍受呢?

  八佾,指的是春秋時期的一種節目,八人排列成一行進行舞蹈,這種舞只有天子才可以觀賞。

  但當時,魯國一位大夫季氏,卻僭越禮節、不顧禮法在家中觀看八佾。孔子認為季氏如此不把禮節放在眼內,代表他甚麼有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