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鄧小平裁軍百萬 提升軍政素質 

撰文︰潘少權

   中國邊境綫很長,陸上有22,000公里邊境綫,海上有18,000公里海疆綫;陸上有14個鄰國、海上8個,越南和朝鮮(北韓)兩個既是陸上也是海上鄰國,合共有20個鄰國。可說是全世界任何國家中,鄰國最多;而且鄰國特別複雜,既有不同種族和宗教,政治制度又不同,經濟發展不一,所以當1985年6月4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宣布裁軍百萬,震驚世界。

改革開放初期 鄧小平:改善經濟增強國力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對於裁軍問題,曾以生動比喻來解釋軍人數量與質量關係:「虛胖子能打仗?大力士、拳擊運動員身體很重,但是不虛,虛就不能進行拳擊。」他強調軍隊要節省開支,改善軍備,提高軍政素質,這就必須減少數量。保留下來的軍人足以應付意外事件,「再減100萬,一是必要,二是沒有風險。好處多得很!」(圖片來源: Getty)

  建國以來,在美蘇冷戰格局下,中國軍隊建設長期處於戰備狀態。但到了1980年代中,戰爭危險雖然存在,但和平力量也不少。鄧小平分析國情,認為國家安全保障最終取決於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鄧小平認為經濟建設是大局,必須硬着頭皮把經濟搞上去,「大局好起來了,國力大大增強了⋯⋯到那個時候就容易了。」

  延伸閱讀:鄧小平登楊浦大橋 浦東改革開放起點

  當時正值改革開放起步階段,集中力量搞經濟是大局;但裁減軍隊不是小事,既關乎國家安全,亦是百萬軍人復員後的生計。其實軍員「臃腫」問題由來已久,裁軍是鄧小平很早的心願。據不完全統計,鄧小平從1975年開始至1984年10年內,對此問題,談了不下數十次。期間雖有4次整編,但問題仍然嚴重。

改革開放要強軍 鄧小平:軍隊省開支增武器

改革開放裁減軍隊不是小事,既關乎國家安全,亦是百萬軍人復員後的生計。攝於1984年上海。(圖片來源: Getty)

  1985年中國軍費只有191億元人民幣,只是同年美軍軍費2%,不及前蘇聯軍費的零頭,但軍員卻是美軍兩倍,與蘇軍差不多。裁軍百萬,有人擔心會削弱戰鬥力,但鄧小平說「虛胖子能打仗?」軍隊只有多節省開支,才可改善武器裝備,而且要提高軍政素質,所以必須裁軍。

 裁軍百萬,決心難下,實施起來更加困難。當時世界主要幾個國家的官兵比例是:蘇聯1∶4.65、西德為1:10、法國為1:17、而中國卻是1:2.45。鄧小平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不是「腫」在作戰部隊,而是在各級領導機關。因此,與其說是「精兵」,不如說是「精官」。他還坦率地說:「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情!我來得罪吧!不把這個矛盾留給新的軍委主席。」

改革開放鄧小平 10個月完成精簡軍隊

  對全軍來說,幾乎每個軍人都面臨着進、退、去、留的選擇和被選擇,幾乎每一個軍人家庭的利益都會受到觸動。難怪有人說,這是一次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的「立體震盪」,是一次脫胎換骨的「大手術」。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鄧小平的百年目標 2020已經實現了  

  一夜之間,60萬幹部被列為編制以外,陸軍部隊的建制單位有1/4要撤銷,包括有着赫赫戰功的部隊。10個月後精簡整編完成,裁軍百萬,只剩300萬。經調整後領導班子的人數比原來減少23.8%,每個班子中都有40歲、50歲、60歲左右的幹部,形成梯隊結構年齡。知識水平也提高了,60%幹部具大專程度,75%幹部經院校培訓。

  事後證明他決斷高瞻遠矚。36年前今日,鄧小平只用了半小時分析國內外形勢,便宣布裁軍百萬,展現他舉重若輕的政治智慧和風度。

1985年中國裁軍百萬後,在廣州,兩位軍工廠的女工在推銷他們廠生產的美容用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胡應湘看好改革開放 廣州建中國大酒店

世上規模最大鐵路 北京地鐵興建經歷幾許風雨

小崗村秘密行「包產到戶」 突破農村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引入第1部港劇《大俠霍元甲》 弘揚武術激發愛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