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又见三星堆》:解密古蜀文明 揭秘高科技考古

编辑︰言嘉庸
撰文︰谢小明

  2021年适逢中国考古百年,考古人凭着坚毅的匠心精神,进一步解开在这片古蜀大地深藏于厚土的秘密。由四川广播电视台策划制作的超高清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聚焦于三星堆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与生活来讲述三星堆的故事,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语言,揭开现代考古的真实图景。

  节目甫一播出,便收获众多好评,让观众在好奇与探索之间,慢慢与历史更进一步靠近。今期就让笔者为大家介绍这条通往古蜀文明深处的通道吧!

三星堆遗址 揭开神秘古蜀国度的钥匙

三星堆遗址-又见三星堆-三星伴月堆
三星堆遗址东距四川广汉市7公里,南距成都约40公里,因当地有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而得名,而有“三星伴月堆”之美名。(图片来源:纪录片《又见三星堆》影片截图)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遗址,也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古迹。

  一直以来,神秘的古蜀文明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加上历史上对这个奥妙古国的记载非常少,即使住过四川的唐代诗人李白,也只凭传说于《蜀道难》写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一句。直到1929年的春天,四川红原县月亮湾附近的农民燕道诚父子在淘浚小溪时发现大批玉器,从而揭开了三星堆的考古序幕。

三星堆考古
左图为1986年,工作人员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2号祭祀坑内清理文物。右图为2021年,工作人员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网上图片)

  不过,自1934年以来,三星堆进行了37次考古发掘,一代代考古人从三星堆的发掘,不断刷新人们对古蜀国神话的想像与认知。1986年三星堆1、2号祭祀坑成为震惊世界的大发现,很多出土器物文明程度极高,取得历史性的考古突破。

  延伸阅读:古蜀三星堆 惊艳世人

三星堆|首度以科技考古 解开古蜀文明的辉煌

  2021年,中国的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6个新的祭祀坑,再次震惊世界。而历时3年打造的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在今年4月29日于央视纪录频道、四川卫视播出,共6集、每集约30分钟的影片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索,构建了《重逢》、《初见》、《守护》、《追寻》、《重生》、《不朽》6个篇章。

三星堆考古-黄金面具
在2021年的三星堆考古发现超过500件文物,包括半张独特的黄金面具,约28厘米高,已有数千年历史,令网友大喊惊艳。同时,三星堆考古科技一样受到网友关注。(图片来源:Getty)

  导演运用大量的特写镜头来展现三星堆6个新祭祀坑的发掘、提取、修复、保护等具体过程,同时让观众彷如置身于考古发掘现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看到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和考古工作,亦对以有着独特风格与神秘气质的古蜀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从《又见三星堆》可看到,此次三星堆考古发掘集结了中国最先进,甚至是全球最顶级的考古发掘设备。

又见三星堆-考古舱-发掘现场
考古发掘现场被大跨度钢结构大棚覆盖,数个通透的玻璃“考古舱”罩住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这些“考古舱”既能控制发掘现场的温度、湿度,也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的微生物、细菌等。(图片来源:记录片《又见三星堆》影片截图)

  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之一是在三星堆遗址区内所搭建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考古大棚,其中涵盖4个恒温恒湿的玻璃考古舱、6个应急保护实验室,让出土的文物得到更周密的保护。

  此外,此片还详尽地介绍了首次应用的3D打印科技、3D扫描、超景深显微镜自动载人平台等科技,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在电脑中制成3D影像,透过3D打印技术制作出1:1的模型,再根据模型为文物制作硅胶保护套。在文物出土时,马上贴上保护套及裹上石膏,避免文物因接触空气而氧化。

  延伸阅读:“太空舱”里挖文物?三星堆考古“黑科技”开创先河

又见三星堆-3D打印-高科技考古
以往文物出土通常会在文物外包薄膜、软布,再用石膏固定。而此次三星堆考古首次应用3D打印科技、3D扫描、超景深显微镜自动载人平台等科技。考古工作人员用3D打印技术制成1:1文物模型,并据此制作硅胶保护套,尽量避免出土文物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受损。(图片来源:Getty)

  然而,这次在三星堆3至8号祭祀坑中发掘出土的众多文物,如土金面具残片、青铜人面具、青铜神树、精美象牙雕残件、丝绸等500多件古蜀文明文物,丰富得让人惊奇,不但令观众对三星堆文化的谜团更为好奇,也牵动起各大媒体,以至世界各地的历史学家关注。

  大家一定不可错过第2集《初见》,讲述找到丝绸残留物的过程。对专家们来说,丝绸虽小,但却意义重大。不但填补了古蜀时期丝绸考古的空白,也实证了古蜀文明的辉煌,并且为三星堆祭祀形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又见三星堆-黄金面具
第2集《初见》中纪录了考古工作人员在5号祭祀坑发现了一片“被揉皱的金箔”,经过逐步清理和细致的复原后,才发现这是一块做工精细、雕刻满各种瑰丽复杂花纹的金面具残片。(图片来源:记录片《又见三星堆》影片截图)

  而在第4集《追寻》,摄制组将镜头对焦溯源象牙来历的地质专家唐自华,他希望透过采用锶同位素考古法(利用骨骼和牙齿中锶同位素比值间的差异,追踪动物过去的活动范围和迁徙过程),解开象牙的来源之谜。第5集《重生》则可看到考古团队如何尽力保护近300多根从7号坑出土的弱脆象牙,得以延缓被侵蚀的时间。

又见三星堆-青铜人面具
第5集《重生》还纪录了3号坑发掘出目前体积最大的青铜人面具的出土情况。(图片来源:纪录片《又见三星堆》影片截图)
又见三星堆-记录样品-青铜人面具
在展开修复前,考古团队会先进行清理、记录尺寸、重量、材质等信息外,每次取样后都要记录样品的位置、比例并拍照留存,希望这些海量采集的信息都可为日后修复、研究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图片来源:纪录片《又见三星堆》影片截图)

三星堆|摄录细腻的影像语言 凸显考古匠人的坚毅精神

  导演运用细腻的镜头代替文字,将考古专家坚毅、充满探索精神的立体形象跃然于萤光幕前——在千百倍放大的显微镜下,于泥土灰烬层中找到丝织品遗迹的文保专家郭建波;成功整体提取“神秘木箱”后高呼一句“解脱”的考古工作队专家许延东;从远古印记努力追查象牙来历的地质专家唐自华。

  还有从事文物修复逾30年,希望儿子郭志成能子承父业的文物修复专家郭汉中等故事,让观众深入了解考古专家的内心世界,以及一代代中国“考古人”严谨认真、寻根求真的伟大精神。

又见三星堆-文物修复师
郭志成(左)是正在修读考古专业的研究生,他的父亲郭汉中(右)是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从事文物修复30多年期间,令6,000多件青铜器、陶瓷器、石器和玉器等文物重现往日神韵。在父亲的影响下,郭志成也希望成为一名文保工作者,并于暑期实习期间前往三星堆与父亲共同完成了象牙提取的工作。(图片来源:纪录片《又见三星堆》影片截图)

  纪录片《又见三星堆》以开放式收尾,不但留下了观众对于三星堆的继续期待,也暗示着三星堆将会继续给人们带来震撼,这个穿越数千年的故事仍在继续。

  延伸阅读:三星堆最大青铜神兽出土 造型罕见目前仅此一件

  延伸阅读:三星堆祭祀坑确认商代晚期 兵马俑惊现独特“仰卧俑”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百味中国

藕粉

哪吒2|重塑哪吒肉身为何用藕粉?哪里的藕粉最好吃?

旅游风物

哪吒故乡四川宜宾相关景点

哪吒2|跟着哪吒游四川老家 盘点宜宾4大相关景点

影视时尚

2025亚洲电影大奖|刘青云凭《爸爸》夺影帝 汤唯获“卓越亚洲电影人大奖”

编辑推荐
湖南长沙

高铁沿线游|畅玩长沙3大景点 北上“新蒲点”有何魅力?

肇庆5大好去处

高铁沿线游|肇庆不止七星岩和鼎湖山!5大好去处 领略岭南秀丽山水

盘点香港出发高铁沿线三大热门城市 这些美食必打卡

张家界西长途线

高铁沿线游|全新张家界西线景点推介 探寻湘西山水风情

睡一觉抵京沪!京港沪港高铁动卧开通 有这4大优点

广东潮州5个必去景点

高铁沿线游|广东潮州5个必去景点推荐 慢活乐游千年古城

汕头南澳岛

高铁沿线游|短线游之选!汕头南澳岛 打卡天涯海角无敌美景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台湾问题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台湾问题是一根高压电线 欧洲勿轻视

沉默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预测中国经济增长 不能忽视这种诡异的“沉默”

中国万里长城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从围墙文化 解读中国为何不会完全开放资本市场

1984年3月23日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

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成立

埋单与买单

  在香港食肆尤其大排档用膳完毕后,客人会大喊伙计“埋单”,伙计会走到餐桌前“埋数”,点算吃了食物的数量,然后写下一张“单据”,让客人走到柜台付帐。“埋单”这广东词汇未几进了内地,演变成“买单”一词。

  “埋”有收拢、靠拢的意思,所以颗计会走到餐台前点算杯盘,“埋单”就是把消费的帐单收拢在一起,最后结帐。“埋单”有“执埋”以及“开单”两重意义。文学家刘以鬯所著小说《酒徒》(1962)亦多次用上此语:“我吩咐伙计埋单。”

  “埋单”的书面语是“结帐”。内地本来没有“埋单”一词,但由于“埋”跟“买”...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