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破冰 被伦敦记者识破?

编辑︰华思齐

  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因为“肚痛”从巴基斯坦一场宴会中消失,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邀请下到总统别墅“休养”两天。然而肚痛休养只是“烟幕”,目的是为基辛格换取时间和空间,秘密前往中国,为中美关系破冰。

伦敦记者发现基辛格赴京 上报编辑却被斥荒唐

  按道理来说,如此滴水不漏的秘密安排,应该是万无一失了,可是这一切,仍然没有逃过一位记者敏锐的双眼。基辛格博士登机时,曾在巴基斯坦外交部工作过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贝格恰巧也在机场。

  凭借多年的职业经验,他敏感地发现了全副武装秘密出行的基辛格博士。贝格从机场负责人口中得知,这一班飞机即将飞往中国,一则极具颠覆性的头条新闻近在咫尺。

  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贝格无意中得到了如此重大的新闻,喜出望外,随即向报社发了一条急电稿:“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一行已于7月9日凌晨4时,乘坐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往中国。”

  伦敦《每日电讯报》的值班编辑看到了来电,吃惊得不敢相信,大骂贝格“荒唐透顶,简直是疯了”,然后无情地把贝格的电讯稿扔到了废稿篮里面。一条本来会震惊世界的特大新闻就这样消失了。

  延伸阅读基辛格“诈肚痛”秘密访华 中美破冰展开

1971年7月9日,基辛格抵达北京南苑机场,叶剑英(左3)、黄华(左4)、熊向晖(左2)、王海容(左1)前来迎接。(图片来源:Getty)

基辛格主动打开话题 缓和紧张气氛

  此时,飞机上的气氛比较紧张。基辛格博士和他的助手都穿着笔挺的深色西装,中方工作人员穿的是深色或者灰色的中山装。跟随基辛格博士的两名特工,他们各自拎着一个文件箱,上面都带着大锁链。

  时任外交部礼宾司接待处副处长唐龙彬忆述,他们两个警卫员各自拎了一个文件包,小的文件箱都带上锁链的,一头锁在文件箱上,一头锁在他的手上,就是说你要抢它不容易的,你除非把他的手砍了。

  双方的表情也特别僵硬。出发前,周恩来总理特意嘱咐平时不爱说话的工作人员章文晋和唐闻生,他说:“不要让没有来过中国的客人觉得我们太冷淡了。”但是刚刚见面,谁都无法打破僵局。

  飞机上的气氛已经非常尴尬,还是稍显老到的基辛格突然开口,他说道:“我很高兴见到南希.唐。”见大家有些纳闷,出生于纽约的唐闻生赶忙过来解释,南希是她的英文名字,双方对彼此情况的掌握心照不宣。

  基辛格接着跟唐闻生打趣说,根据美国宪法,“你可以竞选美国总统,但我没有资格。”因为基辛格出生在德国,唐闻生出生在美国。根据美国宪法,出生在美国的人可以竞选总统。这么一个玩笑就把话题打开了,气氛也轻松了。

  谈了半个多小时,干脆连翻译都不用了,大家索性直接说起了英文。为了安全起见,在专机飞临北京上空的时候,中国空军出动了两架战斗机为基辛格博士的专机保驾护航。

  延伸阅读: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 访华逾百次为中美关系“破冰”

中美破冰,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会面
基辛格(左前一)访华期间,拿出7、8寸厚的文件与周恩来会谈。 (图片来源:Getty)

周恩来与基辛格 钓鱼台国宾馆秘会

  1971年7月9日12点15分,基辛格博士乘坐的飞机准时降落在南苑机场,来接机的是叶剑英元帅和黄华等人。没有仪式,简单的寒暄过后,叶剑英元帅陪同基辛格博士坐上红旗轿车,朝钓鱼台国宾馆驶去。

  红旗轿车沿路行驶,基辛格博士一路上都能看到“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走狗”的标语,这让他心中一沉。其实,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国家最高机密,是毛泽东主席做出的指示。一旦撤掉标语,基辛格博士访华的消息就会暴露;一切如常,是保证本次秘密会面的绝对安全。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红旗车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下了──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这里就是基辛格失踪之后即将入住的地方。

  5号楼,是周总理亲自选的。为了让基辛格住得更舒适更安全,周总理特意成立了秘密工作小组,带着几位负责人员在钓鱼台宾馆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因为钓鱼台国宾馆整体方向朝北。

  5号楼比较偏僻,周总理命令封锁北门,只允许工作人员使用。4号楼留给周总理临时开会,听取汇报使用。6号楼空着。那里的出口处有一座小桥,工作小组命令在那里安排两个便衣警卫,防止外面的人进来。(四之二)

(转载自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导言、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金一南:当代中国的民族复兴与基辛格的道歉

  延伸阅读:尼克逊访华 促成《上海公报》中美建交第一步

尼克松访华 引用登月纪念碑文:“我们是为了所有人类的和平而来”

重温1971年中美破冰最前线 周恩来接待基辛格的特殊细节

周波:美国的单边主义是中国和欧洲的最佳粘合剂

基辛格“诈肚痛”秘密访华 中美破冰展开

中国与美国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一瓶果酱 定义更好的自己

编辑之选

中美历史性握手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你把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解读俄乌战争与安倍执政 都是反殖民体现

小红书中美对帐
张维为

张维为:中美民间大对帐 加速中国文化复兴

中国经济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看中国经济问题根源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谈李光耀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谈李光耀:与人互动 先思考彼此权力关系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雒城遗址 细看东汉战乱与繁荣

5.16中俄联合声明
温铁军

温铁军拆解中俄农业合作的喜与忧

紫禁城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国际秩序总依靠力量和利益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