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5-05-03
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因为“肚痛”从巴基斯坦一场宴会中消失,在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邀请下到总统别墅“休养”两天。然而肚痛休养只是“烟幕”,目的是为基辛格换取时间和空间,秘密前往中国,为中美关系破冰。
伦敦记者发现基辛格赴京 上报编辑却被斥荒唐
按道理来说,如此滴水不漏的秘密安排,应该是万无一失了,可是这一切,仍然没有逃过一位记者敏锐的双眼。基辛格博士登机时,曾在巴基斯坦外交部工作过的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贝格恰巧也在机场。
凭借多年的职业经验,他敏感地发现了全副武装秘密出行的基辛格博士。贝格从机场负责人口中得知,这一班飞机即将飞往中国,一则极具颠覆性的头条新闻近在咫尺。
伦敦《每日电讯报》记者贝格无意中得到了如此重大的新闻,喜出望外,随即向报社发了一条急电稿:“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博士一行已于7月9日凌晨4时,乘坐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往中国。”
伦敦《每日电讯报》的值班编辑看到了来电,吃惊得不敢相信,大骂贝格“荒唐透顶,简直是疯了”,然后无情地把贝格的电讯稿扔到了废稿篮里面。一条本来会震惊世界的特大新闻就这样消失了。
延伸阅读:基辛格“诈肚痛”秘密访华 中美破冰展开

基辛格主动打开话题 缓和紧张气氛
此时,飞机上的气氛比较紧张。基辛格博士和他的助手都穿着笔挺的深色西装,中方工作人员穿的是深色或者灰色的中山装。跟随基辛格博士的两名特工,他们各自拎着一个文件箱,上面都带着大锁链。
时任外交部礼宾司接待处副处长唐龙彬忆述,他们两个警卫员各自拎了一个文件包,小的文件箱都带上锁链的,一头锁在文件箱上,一头锁在他的手上,就是说你要抢它不容易的,你除非把他的手砍了。
双方的表情也特别僵硬。出发前,周恩来总理特意嘱咐平时不爱说话的工作人员章文晋和唐闻生,他说:“不要让没有来过中国的客人觉得我们太冷淡了。”但是刚刚见面,谁都无法打破僵局。
飞机上的气氛已经非常尴尬,还是稍显老到的基辛格突然开口,他说道:“我很高兴见到南希.唐。”见大家有些纳闷,出生于纽约的唐闻生赶忙过来解释,南希是她的英文名字,双方对彼此情况的掌握心照不宣。
基辛格接着跟唐闻生打趣说,根据美国宪法,“你可以竞选美国总统,但我没有资格。”因为基辛格出生在德国,唐闻生出生在美国。根据美国宪法,出生在美国的人可以竞选总统。这么一个玩笑就把话题打开了,气氛也轻松了。
谈了半个多小时,干脆连翻译都不用了,大家索性直接说起了英文。为了安全起见,在专机飞临北京上空的时候,中国空军出动了两架战斗机为基辛格博士的专机保驾护航。
延伸阅读:基辛格逝世享年100岁 访华逾百次为中美关系“破冰”

周恩来与基辛格 钓鱼台国宾馆秘会
1971年7月9日12点15分,基辛格博士乘坐的飞机准时降落在南苑机场,来接机的是叶剑英元帅和黄华等人。没有仪式,简单的寒暄过后,叶剑英元帅陪同基辛格博士坐上红旗轿车,朝钓鱼台国宾馆驶去。
红旗轿车沿路行驶,基辛格博士一路上都能看到“打倒美帝国主义及一切走狗”的标语,这让他心中一沉。其实,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国家最高机密,是毛泽东主席做出的指示。一旦撤掉标语,基辛格博士访华的消息就会暴露;一切如常,是保证本次秘密会面的绝对安全。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车程,红旗车终于在一个地方停下了──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这里就是基辛格失踪之后即将入住的地方。
5号楼,是周总理亲自选的。为了让基辛格住得更舒适更安全,周总理特意成立了秘密工作小组,带着几位负责人员在钓鱼台宾馆做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因为钓鱼台国宾馆整体方向朝北。
5号楼比较偏僻,周总理命令封锁北门,只允许工作人员使用。4号楼留给周总理临时开会,听取汇报使用。6号楼空着。那里的出口处有一座小桥,工作小组命令在那里安排两个便衣警卫,防止外面的人进来。(四之二)
(转载自中国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导言、标题及内容经编辑整理)
延伸阅读:金一南:当代中国的民族复兴与基辛格的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