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街道故事|荷李活道看尽中上环苏豪区、文武庙、古董街

编辑︰豆子

  荷李活道是串联着中环与上环的主要道路,既荟萃中西文化,亦展现了上环与中环的的特色,所以向来被视为可以尽览香港历史与发展的旅游文化区,不过大家未必知道,原来荷李活道是香港开埠后的首条街道,甚至比“美国荷里活”还要早出现!

中上环荷李活道名称由来

  很多人误以为荷李活道一名来自美国电影梦工场荷里活,不过事实绝非如此。荷李活道是香港开埠之后第一条完成兴建的街道,当时附近一带种植了许多冬青树,而冬青树的英名为holly,由于繁茂成林,于是加上woods,故此得名Hollywood Road,音译便成为荷李活道。荷李活道于1841年通车,比起在1910年代才成名的荷里活电影还要早数十年。 

  延伸阅读香港历史建筑雷生春 战前30年代中西合璧旧骑楼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上环-中环-荷李活道-1
摩罗街位于皇后大道西与荷李活道之间,其中摩罗上街的东面连接楼梯街,是一条集中售卖古董的街。大家有在当中找到心头好吗?(图片来源:Getty)

古董迷最爱:上环荷李活道摩罗街

  荷李活道上环一段,有一条俗称为“古董街”的摩罗街,不但有售昂贵的珍稀艺术品和中国字画,亦有贩卖各式各样的古董电器、旧玩具、旧明信片、唱片、海报等。近年更加愈来愈多古著店和本地时装设计师进驻,令摩罗街成为在地人和游客专程寻宝的特色街道。

  然而,摩罗街为什么会有“摩罗”之名?

  延伸阅读香港漫画黄金20年 “陈浩南”“老夫子”深入时装、语言文化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上环-中环-荷李活道-2
摩罗街摆满印有毛泽东、李小龙肖像的海报等小玩意,琳瑯满目的商品,令游人目不暇给。(图片来源:Getty)

  香港开埠初期,人口急速澎涨,英政府从印度孟买招募步兵到香港转任警察,当时香港人喜欢称印度人为“摩罗”(源自古代对中东来华的伊斯兰商旅的称呼Morramen),故印度及巴基斯坦籍贯差役被俗称为“摩罗差”。

  不少印度士兵及水手看准商机,纷纷在警察局附近的街道摆卖旧货品,久而久之,荷李活道的摩罗街古董店林立,形成摩罗街,以乐古道为界,分为摩罗上街及摩罗下街。

  延伸阅读【香港茶餐厅】港式奶茶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专访“奶茶之父”黄家和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上环-中环-荷李活道-3
摩罗街亦有许多中国字画和宗教塑像,更有经典造型的招财猫!(图片来源:Getty)

穿越百年:上环荷李活道文武庙 

  上环荷李活道124 号至 126 号,有一间历史悠久的文武庙,约于1847年至1862年间落成,屹立至今逾百年,见证着香港的变迁,目前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荷李活道文武庙主要供奉文昌及武帝,是百姓经常祈福消灾的庙宇,更加曾经是水上人家宣誓解决纷争的重要地方。20年纪初,香港司法制度尚未完善,百姓间若有纠纷,又不想到官府解决,便会到荷李活道文武庙,以“斩鸡头、烧黄纸”的方式私了。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上环-中环-荷李活道-4
位于上环荷李活道的文武庙,最初由由坊众管理,现在则交由东华三院管理。(图片来源:Getty)

  “斩鸡头、烧黄纸”是一种宣誓明志的仪式,早年在广东、福建、香港、台湾等地均颇为常见。百姓会聚集到荷李活道文武庙举行仪式,诉讼双方须面向神像下跪,点香膜拜,然后双方在黄纸写上日期及自己的名字,以证明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然后,文武庙执事会取出菜刀、砧板和一只公鸡,再一刀斩下鸡头,让鸡血溅在黄纸上,然后烧毁黄纸,当作了结彼此的纠纷。

  当年“斩鸡头、烧黄纸”的宣誓仪式曾经被法庭采用,所以上环荷李活道文武庙一度香火鼎盛。不过后来随着香港司法制度完善,此仪式便丧失法律效力,变回了普通的水上人家传统习俗。

中环苏豪区:让荷李活道闻名中外

  至于荷李活道近中环一带,有着闻名中外的苏豪区。围绕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手梯旁,包括敦和里、士丹顿街、伊利近街一带,不但有一些仍保留昔日老香港情怀的老店,亦有许多欧美西餐菜馆,甚至连一些较少见的菜式,如地中海菜、尼泊尔菜、西班牙菜等,都可在这一带品尝到。 

  集中西文化于一身的苏豪区,连命名也贯彻其特色。苏豪区位于荷利活道南部,于是人们取用South及Hollywood Road的“So”及“Ho”,组成“SoHo”,音译广东话名“苏豪”亦由此诞生,与英国伦敦西部的苏豪区同名。

  延伸阅读:渠盖有份“治”1894年香港鼠疫?教你分辨清水、污水渠盖

当代中国-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文化-上环-中环-荷李活道-5
荷李活道苏豪区位于兰桂坊以西,不少在地人和游客都会一并游玩这两个景点。(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中环与上环,一动一静、一快一慢、一新一旧,相差甚远,却偏偏像糖黐豆般形影不离,相辅相成,而荷李活道则是一条将两区串连起来的重要街道,见证着香港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香港旧地名|老虎岩、鸡寮在哪儿?“浅湾”“贼湾”原来都是荃湾?

香港工业与70年代流行文化 陈宝珠 许冠杰唱出“工厂妹”“打工仔”心声

2:35

香港隧道|香港历史首条海底隧道 当年今日红隧通车

当代中国-飞凡香港-自由行刺激香港旅游业创造就业机会

从自由行到一签多行 看经济发展与社会摩擦

香港奥运奖牌得主逐个数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建筑女王”扎哈‧哈迪德香港情缘 设计山顶俱乐部 夺生涯首个国际奖

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香港海防博物馆原是鲤鱼门炮台 改名“抗战及海防博物馆”是回归初心?

香港回忆鬼节篇|调景岭因谁自杀变“吊颈岭”?阴澳改名多得迪士尼?

(左)1926年从拔萃男书院远眺九龙塘「花园城市」。 (右)2023年的九龙塘「花园城市」。

九龙塘为何能保持低密度发展?这片天价洋房区 昔日曾沦“烂尾楼”?

1960年代太古针对不同受众在报章刊登了各式各样的广告,构图精美,讯息简洁,吸引眼球。

香港街道故事|太古糖厂街 铜锣湾糖街 两大洋行之争?北角差点有糖厂?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