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之母” 夏培肃的永恒传奇

编辑︰许可

  夏培肃的名字或许很多人没听过,但就是这位淡泊名利的女科学家,奠基了中国电脑(计算机)事业,并研制出第一部自主设计电脑;她还为国家培养了众多人才,门生顶起中国电脑领域半壁江山。被公认为“中国计算机之母”的夏培肃有什么永恒传奇?

夏培肃精通电子和数学 研发电脑最佳人选

夏培肃出身教育世家,父亲是满清末年的举人,曾在江津县办学;母亲曾任江津女子小学校长、江津女子中学教员等。图为学生时代的夏培肃。(网上图片)

  夏培肃1923年生于重庆一个教育世家,自小便是“学霸”,数理科尤为出色。为了实现工业救国的理想,她高中毕业后选择入读中央大学无线电专业,至1947年负笈英国,3年后取得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留英期间,夏培肃与早在大学时期认识的物理学家杨立铭结为伉俪。

  新中国成立,夏培肃和丈夫回到祖国参加建设,她被安排在清华大学电讯网络研究室工作。

  1952年,时任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华罗庚提出发展中国电脑事业,并获国家支持,他挑选了懂电子又精于数学的夏培肃为3人科研小组的成员。

夏培肃大学选择无线电专业,除了因为她喜欢数理科,更因为她希望工业救国。图为夏培肃上世纪40年代在交通大学的留影。(网上图片)

  夏培肃后来谈及与电脑结缘经过时说:“一个人在一生中,常常会有一些改变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对于我来说,这个重要的转折点出现于1952年的一个晚上──我第一次谒见华罗庚教授时.....。”她的人生转折点,也是中国电脑研究的序幕。

  上世纪50年代,电脑在全球界都是新学科,中国更从零开始,所以夏培肃和科研小组成员的工作困难重重。

  他们要钻研电脑专业知识、开展研究,还开班培训更多电脑人才,可是手上资料极为有限,大家只好每天到图书馆查找英文期刊,零零星星地搜罗相关内容,然后一字一字抄录。

夏培肃编写首本讲义 翻译电脑用语沿用至今

上世纪50年代初,中苏处于蜜月期,大批苏联专家来华支援建设,中国大量引入苏联技术。因应当时情况,夏培肃研发中国第一部自行设计电脑的脚步,也因为当局引入苏联电脑图纸而停下来,至中国关系开始破裂后才重启。图为苏联专家辅导中国研究生。(网上图片)

  作为培训班负责人,夏培肃还编写了《电子计算机原理》,这是中国第一本电脑科学讲义。

  为大家能更好理解相关概念,她逐字推敲,把外文电脑用语翻译成中文,例如把“bit”翻译成“位”、把“memory”翻译成“存储器”等,很多名词沿用至今。

  另一方面,自行设计电脑亦是小组的任务,但该工作因为当局从苏联引入图纸而一度停下来,到50年代后期才重启。惟当时科研小组另外两名成员已先后离开,只有夏培肃坚持下来,研发重担全部落在她肩上。

  延伸阅读: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屠呦呦用“中国神药”改变世界

夏培肃的“107”电脑安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内,当时该大学校址在北京,1970年才迁到安徽和肥的现址。图为“107”电脑。(网上图片)

  夏培肃不负众望,她无日无夜地工作,很快便完成电脑总体功能、逻辑、工程、部分电路及调试方案的设计,“我对计算机太着迷了,我满脑子、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计算机........”。

  1960年,第一部中国人自行设计、代号“107”的电脑问世。

  “107”当然不是现在大家常接触到的家用或办公室小电脑,它安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个60平方米机房内的大型电脑。除了为教程服务,它后来还被用于弹道、核反应堆射线能量等计算,助力中国国防科技发展。

夏培肃埋头研究 儿子意外掉水沟夭折

夏培肃教程之认真尽责人所共知的,她曾给一名学生的论文改了26遍,前后用了8个月时间,甚至章节安排、遣词用字都细心修正。图为夏培肃指导学生。(网上图片)

  “107”是中国迈向电脑技术自立的第一步,有里程碑意义;在那个特殊年代,它还振奋了无数国人。

  诚然,“107”与当时西方最先进电脑相比是有距离的,因为该电脑被公认为“中国计算机之母”的夏培肃,晚年接受传媒访问时曾坦言两者“差得远”,但她对“107”没有遗憾,“因为我中间培养了很多接班的干部,那给国家贡献的,可比一台计算机大多......”。

  要说夏培肃的遗憾,是她为“107”埋头苦干之际,大儿子不慎掉进家中后院的水渠夭折,这是她永远之痛。

夏培肃在学界地位崇高,图为夏培肃与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右)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图片左边为夏培肃的学生李国杰;他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网上图片)

  “107”之后,夏培肃继续为中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她先后研发出多类型电脑,又提出一系列先进应用理论,几乎每十年都出一个大成果。不过,她的成果有的学术性太强,一般人未能理解。

  在做研究的同时,夏培肃还倾尽心血教书育人。除了研发“107”期间为国防、工业部门培养的700多人,她40年间还亲自指导了60多名研究生,很多都成了业界响噹噹人物,李国杰、胡伟武便是表表者;有传媒形容为,夏培肃的门生“顶起中国计算机领域半壁江山”。

夏培肃:不自主发展芯片将永远受制于人

现在中文的“先生”多是称呼男性,但也有一些既有才学,又极受尊敬的女性被称为“先生”,夏培肃便是其一,她的弟子和后辈都尊称她为“夏先生”。图为1985年夏培肃(右二)获英国Heriot-Watt University荣誉科学博士学位。(网上图片)

  而弟子们都不会忘记夏培肃反覆说的一句话:“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是搞好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我们这代人没搞好,你要搞得比我好。”

  另外,说夏培肃的故事一定要提到芯片。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夏培肃多次致函相关部门,力陈“我国应开展高性能处理器芯片的设计,建议国家大力支持通用CPU芯片及其产业的发展,否则,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技术领域将永远受制于人”。

胡伟武(左)是夏培肃后期的学生。他研发的“龙芯”,有望突破西方对中国之制裁。(网上图片)

  30多年过去,夏培肃高瞻远瞩的话还是沉甸甸的。

  现在,弟子之一的胡伟武正逐步实现夏培肃芯片不要受制于人的愿望。

  他2002年做出了第一款中国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通用芯片“龙芯一号”;为纪念恩师夏培肃从业50年,他将“龙芯一号”命名为“夏50”。目前“龙芯”系列仍在发展之中,向世界顶尖水平迈进。  

  2000年前后,夏培肃逐渐淡出科研一线,但她从没离开中国电脑事业。2014年8月27日,这位淡泊名利、为祖国发展贡献一生的女科学家与世长辞,享年91岁。

  延伸阅读:新一代中国超级电脑将面世 或取代“富岳”重夺世界第一

夏培肃和丈夫杨立铭都是中国著名科学家。杨立铭专注于理论物理,与“氢弹之父”于敏合著有《原子理论讲义》一书。图为夏培肃和丈夫晚年的合照。(网上图片)
小红书中美对帐

张维为:中美对帐带来民间觉醒 两地生活比较 坚定了中国自信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时代英雄

王承书 鲜为人知的原子弹女功臣

杰出名人

李兆基

李兆基逝世 享年97岁 发展地产成亚洲首富 捐数十亿做善事

创新先锋

90后王兴兴 “英语学渣”是机械人天才

小城大事

IShowSpeed

IShowSpeed|直播游历内地香港掀热潮 “甲亢哥”到底是谁?

运动健儿

挑战人无类极限 何静“无氧”登顶14座8000米高峰

影视巨星

林子祥

乐坛传奇林子祥 深情款款又豪迈激昂 用音乐感动观众

编辑推荐

高铁话你知之一|列车座位为什么没有E?

高铁话你知之二|买了无座票=全程站?“三色灯密码”帮你找空位

高铁话你知之三|高铁月台“彩色地标”要怎样看?

高铁话你知之四|高铁为何没有安全带?

高铁话你知之五|坐高铁不想被噪音骚扰?有静音车厢

高铁话你知之六|高铁为何很少“通宵车”?

高铁话你知之七|每天第一班高铁为何不载客?

1:59
海洋公园港产大熊猫

港产大熊猫|即睇命名比赛懒人包 可不可以沿用“家姐”“细佬”?

1:49
佛山挥春街

春节|佛山最“红”一条街 手写挥春满载广东年味

2:55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下)

2:59

2024年香港大事回顾(上)

2:39
《破·地狱》剧照

《破·地狱》|破地狱为超渡亡者还是慰借生者?“跳油锅”为何已很少见?

1:37
原来在山西省运城市有一个被誉为“中国死海”的盐湖,运城盐湖的湖水会随着气温等及矿物变化,呈现五颜六色的变幻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山西旅游|“中国死海”运城盐湖 沉醉迷人七彩幻境

3:45

非凡75年·科技篇|中国航天“从无到强” 跻身世界前列

中国经济
罗思义
罗思义

罗思义看中国经济问题根源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谈李光耀
杨荣文
杨荣文

杨荣文谈李光耀:与人互动 先思考彼此权力关系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雒城遗址 细看东汉战乱与繁荣

1984年4月30日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华罗庚获授院士

华罗庚获授美国全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壕”语新解

  在现今网络世界中,不但有很多新创作出来的潮流用语,而且不少的中文词语亦被演绎出新的意思,“壕”就是其中一个。

  “壕”,原本的意思是一道沟,有护城河、城壕的意思;在战场上则有战壕、壕堑之称。

  而在网络世界中,壕的意思就是“土豪”,即把壕字左右部分分拆出来理解。“土豪”指的是一些喜欢炫富的暴发户,财大气粗的有钱人。

  现今网络游戏流行“课金”,即在游戏中消费如购买武器道具等,部分玩家花费甚巨添置过多厉害的...

9种潮型

    浙江钱塘江潮,有「天下第一潮」之誉,古人所谓「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潮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形态多变,共9种花款,大家都见过吗?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