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錦標」為何象徵勝利?

編輯︰華思齊

  很多體育盛事都會以「錦標賽」命名活動。原來,「錦標」一詞出自端午節的龍舟賽事,背後有深厚的中國文化含義。

  龍舟賽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體育運動,早於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唐朝,龍舟賽更加發展成一項獨特而隆重的競賽。為了裁定名次,在唐朝開始,賽事加入「奪標」環節,即是在終點插上一根長竿,上面掛着色彩艷麗繽紛的錦布,又稱為「錦標」,在比賽中,首先奪取錦標的龍舟為之勝利。後來,「標」一字就成了冠軍的代名詞。

  由宋朝開始,奪標就成了龍舟競渡的法定規則,並一直沿用至明、清兩代。時至今日,不少體育盛事都以「錦標賽」命名活動。 

趣讀中國文化|「楷模」是兩種樹?

趣讀中國文化|傻瓜是指什麼瓜?

趣讀中國文化|生虱竟然代表風雅?

趣讀中國文化|為甚麼中國人是「龍的傳人」?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